十六歲嫁入皇宮,便位居貴妃,一年後誕下四皇子慕容叔平,升燕邵皇後之位,四十七歲,慕容叔平武力奪得燕邵皇權,母憑子貴,封皇太後。
五十餘載的宮廷生活,早已無人記得慕容太後除了姓氏上的尊貴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魯國先長公主之女。
她的母親亦如她一般,聰明機警,不僅專注調教自己的女兒,同時,還一心培養了魯國十皇子,在魯國動蕩的三年間,憑借一己之力幫助這位十皇子登上皇位。因著這層關係,燕邵太後和魯國皇帝始終保有密切聯係。
終究,魯國長公主還是背叛了生她養她的母國,用十年心血在魯國建起了一個龐大的關係網,從街頭小販,到朝中大臣,無不遍布長公主眼線......長公主,將畢生精力作為女兒的嫁妝,保她豆蔻之年便高居貴妃,助她產子之年即成燕邵皇後。
時至今日,歲月帶走了許多人和事,可關於長公主手中那份“薪火”計劃依然延續至今,隻是這一切都換了主人,成為慕容太後的最後砝碼。而知道此事的人更是寥剩無幾,除了太後本人,怕也隻有懿皇帝略知一二。
如果不是滇王慕容錦的戰馬訓練營,懿皇帝怕是都不會再記起自己年輕時心心念念的騎兵夢,此生更不會動兼並魯國的念頭。
所以,當懿皇帝開始萌生這樣一個大膽計劃之時,他開始放下滿心芥蒂主動去坤泰宮見太後,說出自己的野心,並尋求幫助。
縱使太後與魯國皇帝有著血緣,但懿皇帝絲毫不擔心太後會回絕自己的提議,相較於所謂單薄的親情,權利的獲得會更讓太後得到滿足。
懿皇帝對這一點深信不疑。
“用皇後之位,換你想要的魯國,可否。”
果然,隻是轉身的瞬間,太後便答應了,沒有半點不悅或是為難,兩道法令紋竟牽出淡淡的笑,而眼底卻沒有半絲溫柔。
對於太後所提出的交換條件,懿皇帝沒有半點為難,“兒子答應您。”
不過一個後位,和領土、權利相比,已然不重要。
這是為數不多的一次母子二人對某件事達成高度的認同,沒有爭吵隻有無限和諧。
“母後,兒子不希望有更多人知道我們母子間的談話,包括蘭貴妃。”
太後頷首一笑,“當然,哀家倒還想給吾兒一個麵子,讓蘭貴妃和錦兒對你感激涕零。”
昨日與太後的談話仿佛還在耳邊回蕩,懿皇帝收回思緒,繼續剛才的話題,“封你做皇後如何。”
蘭貴妃對於皇後之位一直都是胸有成竹,即使自己的夫君不愛她,可始終相信總有一件事會成為她加冕為後的轉機。
隻是,沒想過心中所願會這麼快就夢想成真,更沒時間去想,到底是何事讓懿皇帝摒棄對自己這麼多年的反感而給予成全。
微張著嘴唇,充滿驚喜與驚訝的矛盾心理讓蘭貴妃不知所措,內心逐漸膨脹的喜悅更是無以言表。可也不能就這樣隻是激動而不作回應,收拾好心情,蘭貴妃起身越過桌案,對著正位上的懿皇帝開始行大禮,“臣妾謝陛下隆恩。”
一切來的都太突然,蘅淑妃雖滿心失望,卻也不能說什麼,不管是地位還是陛下的恩寵,蘅淑妃自知無法與蘭貴妃相比,可即便如此,還是覺得胸口堵的慌。
這個後位,蘭貴妃根本就不配爬上去。
抬眼將目光瞅向坐在對麵的慕容宸,除了和自己一樣平靜的表情,再也瞧不出任何意向。
豈知,慕容宸的思緒已經亂作一團,如此迅速的封後,是自己始料未及的,但不管怎樣也還在計劃之中。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懿皇帝的行為,難道作為皇帝真是喜怒無常?一百八十度的態度轉變其中必有疑點。
幾盞清茶,幾壺薄酒,人逢喜事,自然會多喝幾杯。
不一會兒,蘭貴妃已有些微醺,飄忽的眼神和嘴角溢出的笑容,無不昭示著一個幸福女人的姿態。
家宴散去,懿皇帝這次倒也不著急,慢悠悠的在大殿內四處閑逛,偶爾拿起一件飾品端詳片刻嘴角浮現一抹微笑,似是又想起了某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