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幾代領導人論黨史教育
黨史工作探索
作者:張然
[摘要] 一直以來,黨的幾代領導人都重視黨史教育,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黨史教育思想,係統闡述和比較研究幾代領導人關於黨史教育的思想,對於推動新時期黨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黨的領導人黨史教育
201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頒發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7月21日,全國黨史工作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我黨曆史上第一次就加強黨史學習、研究、教育工作所頒發的專門文件和召開的專門會議,彰顯了新時期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加強黨史工作的高度重視。關於加強黨史教育,曆代中央領導人都給與了高度重視並進行了經典論述。通過係統闡述、全麵比較黨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關於加強黨史教育的思想,不僅為新時期加強青少年黨史教育提供理論指導,而且對於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毛澤東:割斷曆史等於割斷民族發展的根基與命脈
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領導者和新中國偉大的開國領袖,毛澤東特別強調“如果不把黨的曆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1]p403。因此必須學習黨史、研究黨史、加強黨史教育。1938年10月14日,他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解放中的地位》中指出:“一般地說,一切有相當研究的共產黨員,都要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都要研究我們民族的曆史。”[2]p532因為,“學習我們的曆史遺產,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予批判總結,是我們學習的另一任務。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曆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今天的中國是曆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曆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曆史”[2]p533—534。割斷了曆史,就等於切斷了民族發展的根基和命脈。沒有曆史知識,要取得民族解放運動的勝利是不可能的。1939年10月4日,毛澤東在為《共產黨人》所題的發刊詞中說到:“我們現在要建設這樣一個黨,究竟應該怎樣進行呢?解決這個問題是同我們黨的曆史,是同我們黨的十八年鬥爭史,不能分離的。”[2]p603總之,建設與時俱進的先進政黨,必須要研究中國共產黨發展曆史和成長曆程,“要研究哪些是過去的成功和勝利,哪些是失敗,前車之覆,後車之鑒”[1]p399。
二、鄧小平:總結曆史是為了開辟未來
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重視加強黨史教育的思想。1965年,鄧小平在《建設一個成熟的有戰鬥力的黨》中指出:“研究黨的曆史,總結經驗教訓,教育黨員,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3]p年12月,在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蠱惑和煽動下,北京、合肥等地的少數高校學生被反黨反社會主義的人所利用走向街頭遊行,造成了很壞的影響。針對這種緊急狀況,鄧小平不失時機地告誡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大學生“了解自己的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這些曆史,我們要用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4]p206。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鄧小平曾在一次談話中說到:“要懂得些中國曆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4]p358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靈魂,因此,鄧小平主張加強黨史學習、黨史研究、黨史教育必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態度。“每個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曆史,隻有采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分析和總結,才有好處。”[4]p272隻有實事求是地還原曆史、分析曆史、評價曆史、總結曆史,才能增強黨史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說服力,從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當然,中國共產黨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的,90多年的風雨兼程崢嶸歲月,既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同時也遭受了頗多的失敗挫折。這些失敗的教訓也是黨史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寶貴財富。如鄧小平所說:“過去的成功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錯誤也是我們的財富。我們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應該說‘文化大革命’也是‘一功’,它提供了反麵教訓。沒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訓,就不可能製定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政治、組織路線和一係列政策……‘文化大革命’變成了我們的財富。”[4]p272一言以蔽之,鄧小平黨史教育思想的本質在於:總結曆史,開辟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