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黨建文化引領高校校園文化的作用及實現途經(1 / 3)

黨建文化引領高校校園文化的作用及實現途經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劉文偉

[摘要] 校園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從黨建文化的新視角出發,論述了黨建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性、創新性、先進性的引領作用,並根據製度文化功能提出要唱響主旋律、培育品牌特色、弘揚優秀文化和服務人才培養等具體實現途經。

[關鍵詞] 校園文化黨建文化引領途經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作為培養人才高地的高校也一樣,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黨建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在理論發展和實踐工作中培育而形成的共同思想、價值觀念、基本信念、行為規範等精神財富的總和。[1]p463高校黨建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有重要的引領作用,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先進文化建設的要求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發揮黨建文化在人才培養中的育人功能,對於提高黨員教育質量、培養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黨建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引領作用

1.黨建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方向的引領作用。麵對21世紀的今天,整個社會的思想文化呈現出紛繁複雜的狀態,高校在精神生活領域也同樣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如何正確引導廣大黨員師生在比較與區別中分清主次、辨別是非、提高政治敏感性和識別能力顯得非常重要。黨建文化能夠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能夠加強政治引導和調控主流文化,是對廣大黨員師生都起著根本性影響作用的一門重要課程。因此,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弘揚國內優秀文化,在文化融合中突出愛國主義教育,把弘揚民族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過程,抵製各種不良文化思潮的衝擊,確保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健康發展。

2.黨建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性的引領作用。創新是當代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民族向前發展的不竭動力,更是校園文化不斷發展的力量源泉。校園文化建設在繼承傳統文化精華的同時,要結合時代的特點進行創新,使之具有強盛的生命力。校園文化人思想和觀念的創新,是校園文化建設創新的先導,其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製度文化等都受到校園文化人的思想影響。因此,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來武裝黨員師生,發揮黨建文化在校園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引領作用,使之貫穿校園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帶動校園文化人的思想觀念創新,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以便消除疑慮、振奮精神、堅定信念,克服當前麵臨的困難,用新思維、新眼光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中去,使校園文化人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3.黨建文化對校園文化建設先進性的引領作用。建設什麼樣的校園文化,如何建設好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中要麵對的重要課題。高校作為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重要場所,它不僅具有繼承文化的責任,而且具有發展新文化的責任,這就要求校園文化要具有先進性,應該處於社會文化發展的橋頭堡。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對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很好的引領作用。黨建文化一方麵能夠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在汲取外來文化中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抵製不良文化的影響,保障校園文化建設沿著先進性方向發展;另一方麵黨建文化能夠促進校園文化的創新,在先進校園文化的熏陶中,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的先進性,提高人才培養的素質和質量,促使廣大黨員師生愛國、愛黨、愛家、愛校的情感得到升華,營造出熱愛集體、關心他人、尊敬師長、勤奮好學和遵紀守法的良好氛圍。

4.黨建文化對校園製度文化建設的引領作用。校園製度文化與學校的價值觀念、管理理念相適應,對規範師生的言行和活動起到導向與約束作用,把支持什麼、反對什麼、限製什麼等建立在具有普遍意義的規則之上,為高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秩序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校園製度文化建設中發揮黨建文化的引領作用,有助於高校內部製約機製的建立與完善,能夠保證管理製度和人才培養工作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利於提高師生的思想認識、道德素質和管理能力,促進管理機製的創新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對於構建科學、合理的校園製度文化體係,促進校園製度文化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