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家約瑟夫博士在四個月前開始著手模擬這個場景,進行複雜的推測,韓國人金樸愛小姐留下的一套軟件,很好地完善了整個推測條件。”
鄭融說:“為我的隊友們致以悼念。”
他靜了一會,又解釋道:“人的猜想以及計算機的運算,幫助我們得出了當時的場景,但是實際上的信息分析,卻來自這四塊石板,我們再倒退回過去,看看瑪雅星人是如何留下這四段信息的。”
鄭融按了一個按鈕,定格在李應帶回來的信息中,瑪雅星人睜開雙眼的瞬間。
畫麵被無限放大,定格在它的瞳孔上,一片模糊的渾濁,鄭融再次推進鏡頭焦點,它的一隻眼睛被放得無限大,瞳孔是十二個緩緩旋轉的空符文。
鄭融說:“到這裏,我想大家或許能清楚一點了。它們傳遞信息的方式和我們不一樣,地球上所有的文字都是概念傳達,人類要從書本上閱讀到未知的信息,就必須先學習承載這種信息的文字。對不對?”
“但瑪雅星人不一樣,祂以雙層融合在一起的瞳孔作為濾像層,符號上反射出的光直接投入瞳孔中,經過視覺篩選後,直接在視網膜上成像。”
會場一片嘩然,鄭融聳了聳肩:“非常難以想象的信息技術,祂有奇異的瞳孔,旋轉時符文在腦海中直接成為一副副場景畫麵,光是這一點,我們就耗費了十分長的時間來證明以及討論。”
“最後約瑟夫博士利用韓國的計算機係統設置出兩個模擬的瞳孔,並不斷回溯,逆推,得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影片,實現了這種另一個世界中的語言的破譯。”
“它們的本源信息全部來自這四塊石板。”鄭融道:“各位有什麼問題?”
沒有人舉手,幾名學者在私下交談。
鄭融:“現在搞清楚了這點,讓我們接著看,為什麼他會留下石板,我想接下來能夠說清楚。”
鄭融按了播放,瑰麗的符文噴出無數生命物質,猶如星雲中燦爛的天河,視線始終漂移不定,物質在鏡頭周圍聚集成型。
“祂在思考。”鄭融說:“至於思考什麼,我們無從得知,或許牠在思考自己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一個,接下來,祂會做與人類相似的事,探索周圍的空間。”
影片過程中,視線隨著祂的移動而四處探測。
“祂找到了第一個類生命體。”鄭融說。
鏡頭停在星雲空間的一具屍體上,祂把那具屍體翻來覆去地檢查,鄭融解釋道:“祂或許有一點高興,找到同類了,但這名同類卻已經死了。”
“祂在漫長的時間裏找到了六名同類,請注意。”鄭融指向周圍漂浮的粉塵與物質:“這些微粒始終圍繞著祂,並不斷聚集成型。”
有人打斷,問道:“它是怎麼做到的?”
鄭融搖頭:“或許是腦電波共振,也就是我們說的‘意念造物’,祂能夠用自己的思考來聚集物質,令它們成為自己想要的形狀。”
銀白色的物質越來越多,出現在祂的身旁。
“祂為自己做了個家,或者可以說是‘繭’。”鄭融平淡的語言響起:“這是新生個體需尋求自我保護的方式。”
鄭融按了暫停。
“牠在故鄉的過去,僅僅到此為止,你們覺得祂是什麼?”
與會者們彼此討論,最後無法得出一個確定的結論。
鄭融說:“按照老師的概念,祂是故鄉星雲中的單獨個體,一個人,代表了整個族群,這種生命形式在智慧生物中從未聽聞,老師認為或許不能以‘生物’來簡單地界定祂的存在方式,或者用‘星球’來定義他,更加合適。”
與會者群相聳動,鄭融點頭道:“是的,我們認為,祂是一顆獨特的生命星體。他發現的那幾具屍體,則是在它們的宇宙體係中,其他的已經死亡的生命恒星。”
“您的意思是說,星球是有生命的?!恒星,行星,這些都有生命?”有人大聲問道。
鄭融反問道:“你如何證明恒星沒有生命?”
又有人反駁道:“太陽的構成是氚,氫等元素,這些元素能夠形成生命?”
鄭融問:“生命是什麼?”
衛戎將軍答道:“新陳代謝,族群延續。”
鄭融說:“我所指的並非狹義上的地球生物體係,那隻是地球生命,而非星際生命,天文物理學給出的,廣義宇宙生命區分原則——具備自身意識波的存在,即是生命。”
會場沉寂。
鄭融又說:“當一顆恒星能夠發出非規律性的意識波時,就證明它在進行思考,至於我們無法讀懂,隻因為我們和它沒有辦法溝通。”
衛戎將軍問:“按你這麼解釋,宇宙中所有的恒星都是智慧個體?”
鄭融說:“或許是,或許不是,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無法論證這一點,讓我們接著朝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