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毒的急救
生活
作者:陳霞 屈沛佩
2014年3月19日,雲南丘北縣一所幼兒園發生毒鼠強中毒事件,致2名女童身亡,多人出現中毒症狀。
2013年11月底,東營市廣饒縣繆某因收快遞而中毒身亡,公安部門經大量工作,作出“符合氟乙酸甲酯急性中毒死亡”的結論。
關於急性中毒造成的悲劇,我們還可以追溯到十年前,2004年5月11日,廣州市共有53人因食用假酒而導致甲醇中毒,其中11人死亡。
在我們身邊,急性中毒的事件屢見不鮮。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由於法製不完善而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也越來越多。急性中毒發病快、變化快,因此給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且由於相關急救知識的欠缺,而讓很多本可以獲救的生命逝去。那麼發生急性中毒後,要如何盡快促使毒物從體內排出呢?
對於急性中毒的家庭急救要掌握以下三個原則。
首先,緊急撥打120,聯係醫院,聯係後,可了解急性中毒的途徑。急性中毒,毒物往往通過三個途徑進入體內。一是呼吸道,如一氧化碳、毒氣等的中毒;二是消化道,如誤服藥物、洗滌劑,以及食物中毒等;三是經人體皮膚吸收到體內發生中毒。
其次,認識急性中毒的一些臨床表現。當家中成員出現急性不明原因的昏迷、暈厥、紫紺、驚厥、呼吸困難、胸痛、惡心、嘔吐、腹瀉、吐血、便血、口腔和咽喉疼痛時,都有可能是發生了中毒。另外,一個群體中有多人同時發病,更應考慮中毒的可能性。
最後,應盡早進行力所能及的救治。了解中毒時間、毒物的種類和數量、中毒途徑,是進行正確救治的前提。原因不明的中毒應仔細了解患者接觸毒物的機會,推測可能是哪一類毒物的中毒。在家庭救治過程中,應首先讓患者停止毒物接觸,觀察患者的神誌、呼吸和心率,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其次依據中毒途徑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
經皮膚途徑吸收毒物的中毒,應盡早將患者移開毒物汙染場所,除去汙染衣物,用清水、肥皂水反複衝洗接觸毒物的皮膚20~30分鍾,並注意清除毛發及指甲裏的殘留物。若眼睛受到汙染,宜用溫水由眼內角往眼外角衝洗15~20分鍾。不要由眼外角往眼內角衝,因為眼內角有一小管通往鼻腔,會把有毒物質衝進鼻腔,進入胃腸道內,造成另一途徑的中毒。
經消化道途徑中毒的患者,最好最快的救治辦法就是催吐,其目的是把胃內毒物排出體外,阻滯毒物的進一步吸收。催吐的方法就是讓患者飲用300~500毫升的水後,用手指、牙刷柄或不鏽鋼匙柄放入患者的舌根部位,刺激咽喉使其嘔吐。如此反複進行,直至胃內容物完全吐出為止。
但若是誤服像潔廁劑這樣強酸或強堿性毒物時,因其極易對食道和胃造成較大的化學性燒傷,嚴禁催吐和洗胃。應服下牛奶、雞蛋清並立即送醫院救治。
此外,昏迷的患者,催吐時極易讓嘔吐物嗆入氣管,造成窒息。孕婦如果催吐,可能會因為腹部壓力上升,導致流產。因此,上述幾種狀況均不宜催吐。另外,經消化道中毒者也不可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以免毒物吸入救治者體內造成中毒。
經呼吸道中毒的以一氧化碳中毒為常見。此時應立即將門窗打開,將患者移到空氣流通的地方;對昏迷的患者,要清除口內嘔吐物,讓患者側身,保持呼吸道通暢;對呼吸停止者應迅速施行人工呼吸,然後將患者送醫。懷疑煤氣泄漏時,應迅速關閉控製閥,打開窗戶,切勿開燈、點火,以免形成火花,引起爆炸。如果空氣中有劇毒的化學物質,則必須戴好專業防護麵罩方可救人,否則往往施救者也會中毒昏迷,甚至造成死亡。需要注意的是,紗布口罩對氣體或化學氣體幾乎沒有防護功能,因此不可隻戴紗布口罩進入現場救人。
以上幾種途徑中毒的患者經現場處理後,應迅速護送至醫院救治。如果患者昏迷,需側臥送醫以免自然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氣管,造成氣道梗阻。送醫時,如果可能,請將毒物帶往醫院,準確向醫務人員提供中毒時間、毒藥品種數量、中毒途徑,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毒措施,使患者脫離危險。
(摘自《中南藥學·用藥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