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雙方各有所長,一個主力見優,一個是替補給力,但最終的成敗卻隻在細微的一瞬。馬刺隊失去了以往穩紮穩打的風格,而快艇隊則逐步將比賽納入自己的節奏,最終保羅的那個絕殺,絕對不是偶然的幸運,而是不斷積累之後的最終爆發。
波波維奇說一名球員要拿30分是一種自私行為,但這種讓得分點遍布全隊,成就了馬刺隊的執教方針在季後賽的關鍵時刻反倒成了壓製他們的原因。在季後賽裏,團隊配合再怎樣默契,也一定會有需要關鍵時刻一錘定音的時候。像老鷹隊同樣團隊至上的球隊不還是被毫無心氣的籃網拖了六場,而像運動戰受助攻率隻有47.9%在十六強中墊底的騎士卻能橫掃綠衫軍。這些都是因為有無巨星發揮能量在作祟。
馬刺隊當然也有這種能量,搶七末節,鄧肯獨得10分,最後8秒,兩罰命中將比分扳平,全場27分、11個籃板球,但這隻能說是獨木難支,即便末節鄧肯場均6.2分和2.8個籃板,命中率高達66.7%,但三駕馬車另外兩個持續低迷,要對抗快艇保羅和格裏芬的組合實在是力不從心。快艇隊二人組,保羅末節場均得分7.1,位列聯盟第六,命中率高達59.4%,格裏芬雖然末節場均4分不高,但4.7個籃板卻能在本賽季季後賽所有球員中排名第一,2.5次助攻甚至比庫裏這樣的組織後衛還多。
團隊體係固然合理,但常理並非處處適用,多一個超級球星,就多了一份取勝的籌碼。
惺惺相惜
比賽過後保羅在自己的社交主頁上上傳了一張十三年前與鄧肯的合影,照片裏,鄧肯端坐於人群之中,仿若功成名就一般;而保羅則像個突然闖入畫麵的搶鏡者,單薄的身體和稚嫩的臉龐,根本看不出日後他會成為當今聯盟最強組織後衛。馬刺與快艇隊的對決真的不該出現在2014-15賽季NBA季後賽的首輪,當然,至於是否被賽製坑了這裏不做討論。
對於絕大多數NBA球迷來說,每支登頂西部的球隊都要翻過馬刺這“最後一座大山”,長久以來,馬刺才是西部最具持久力的強者,無論是湖人王朝,還是日後的群雄割據,馬刺隊總是諸強最討厭的坎兒。或者可以這樣說,越過馬刺猶如一種加冕,或者是在經曆真正風雨前的最後洗禮。而快艇隊,自從克裏斯·保羅駕臨洛杉磯,讓天使之城變身空接之城之後,快艇徹底擺脫了往日羸弱的形象。在斯特林下台,迎來了一位充滿激情的老板之後,他們更是成為代言洛杉磯的隊伍。於是乎,在首輪比賽還未開打之時,麵對著馬刺與快艇這兩支優秀球隊注定有一支要在如此之早就出局的已定事實時,不舍的情緒從開始就已經逐漸蔓延。
對於馬刺來說,馬努·吉諾比利也正處在考慮是否繼續征戰的狀態之中,鄧肯與帕克以及球隊未來核心倫納德的合同都將到期,而丹尼·格林、貝裏內利等角色球員的合同也將在這個夏天結束。屆時,現在的人員僅有斯普利特、迪奧、米爾斯和一名新秀留在隊內,陣容重組乃至徹底重建都變成非常有可能的事情。不客氣地說,這輪係列賽很有可能成為上賽季冠軍陣容班底的絕唱。就休賽期而言,馬刺隊雖然可能要麵臨巨大的續約壓力,但也給了管理層巨大的操作空間,盡管前途未卜,但卻充滿希望。
麵對著處在這樣局麵的馬刺隊,快艇隊的取勝與往年的翻越大山意義不同,更像一種徹底的洗禮與突破屏障。
在比賽的最後,保羅與鄧肯相擁致別,惺惺相惜之態令人肺腑,也許這一次再沒有那句戲謔一般的“未來”贈言,而將成為一次永久的新舊更替與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