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到二郎壩,王汗已經派人出寨接應;
一路隨行,王汗向陳一凡彙報著這兩日的狀況;
在王汗看來,海龍堡並沒有什麼可怕之處;
判斷的依據來自於,自從王汗占據了二郎壩這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以後,就沒有任何一支叛軍前來攻打!
海龍堡十六關兩城三堡構成的防禦圈內暗藏著兩三萬叛軍,卻沒有組織一支隊伍前來奪回二郎壩這個重地!
王汗據此來看,認為叛軍膽怯,戰鬥意誌不強,根本不足為懼!
陳一凡也有些詫異,攻打二郎壩的那天,樓山關的叛軍曾經組織兵力反撲被擊退;從那以後卻再沒有來攻擊?
難道真像王汗說的,因為楊應龍不在此地,而變的沒有了鬥誌?
陳一凡搖了搖頭,不可能!
楊應龍費盡心力構建的海龍堡防禦係統,怎麼可能輕易交給一幫沒有鬥誌的人呢?
既然他敢帶著人馬遠走重慶府,那麼海龍堡就一定讓他放心;放心的遠離此地。
那麼楊應龍在離開海龍堡之前一定會安排好,否則他絕不會輕易遠離!
陳一凡猜測,也許楊應龍其中的一條安排就是要求所有防禦工事的叛軍不得輕易離開堅固的堡壘輕易出動,要依靠工事與朝廷士卒展開防禦戰!
和王汗任武一起站在二郎壩的最高點向著樓山關望去,遠處的石製工事冷峻的出現在視野中;
原本通往二郎壩的通道已經被層層疊疊的大石阻隔,大石之上人影憧憧,不時有武器的亮光反射過來!
“樓山關有多少叛軍?”陳一凡問;
“大約兩千多,若是我們進攻樓山關,附近的幾個堡壘中的叛軍會很快的趕來增援!數目就不好說了。”
陳一凡點點頭對王汗道:“收起你的輕敵之心,樓山關不比二郎壩,防禦力量和險峻程度都遠遠超過;並且我看叛軍一定會死守,不要想著對方會輕易的被打垮。”
王汗嘿嘿笑了兩聲,小聲嘀咕著:“那又能抵禦的住幾炮?”
陳一凡不再理他轉頭對任武說:“你先帶著手下休息一陣,等到徐副將的人馬趕到之後,你便去將徐副將的人馬調過來三千人,由你帶領協助王軍團長攻擊樓山關!”
任武點點頭,轉身下去準備!
這次攻擊樓山關的戰鬥,王汗的人馬充當主力,加上從徐副將手下抽調的三千人,人數近萬,足以應付意外情形的發生;
而徐副將則帶領剩餘的人馬攻擊樓山關東麵的金子壩,牽製敵軍增援!兩方的攻擊將同時打響。
事實上陳一凡早已確定了一條攻擊海龍堡整體防禦係統的路線,那就是樓山關、地龍屯、海雲屯最後到達老巢海龍堡。
而徐副將這一路主要以牽製為主,但卻為了計劃周密,同樣也設計了一條路線,最終都將抵達海龍堡。
另一路的呂建則與猶鶴一道從甕水司向北攻擊;
由於三路人馬並進,更需要相互間的溝通;雖然仍舊以王汗這一路為主,卻一定不能讓哪一路突出太多;
二郎壩這個地方讓陳一凡很尷尬,雖然心中擔心另外兩路的狀況,但這裏沒有傳送陣,無法快速的移動過去;好在另外兩路都有安置的玩家負責即時通信。
王汗調動著人馬,將火炮推上前,對著樓山關的那處被堵塞的通道;
亂石之上的叛軍也已經察覺二郎壩在頻繁的調動,知道進攻即將開始,更多的叛軍上到了陣前。
像樓山關這樣的攻堅戰,沒有別的辦法可想,攻擊的方式隻有一個—首先用火炮將敵方的堅固工事轟塌,然後就要依靠人力頂著險峻的山道奮勇向上,奪取關隘!
陳一凡一聲令下,三處的攻擊戰同時開始,一時間樓山關外炮聲隆隆,巨大而且毫不間斷的聲音震的耳邊不斷出現回響,十分的難受。
炮彈落在阻擋的大石之上,四處崩飛的石片碎屑打在身上宛如利刃一般,不斷的有人倒下,一些頂端的石頭骨碌碌的向著四下滾落。
陳一凡用手扇了扇飄過來的硝煙,仔細的看著敵軍的陣地;
這處大石附近的叛軍並不多,距離婁山關至少有七八百米的這處臨時防禦地點並不是叛軍的重心,其目的也隻是想要在此地消耗一下對手的力量。
一些炮彈劃著弧線飛過石堆,落在敵群之中,立時就將一片的叛軍擊傷;這樣的火力是播州叛軍所沒有見識過得,也從來沒有打過這種對方可以打到自己,而自己卻無法攻擊到對方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