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園地
作者:張海生 黃繼霞
摘要 網絡是一柄雙刃劍,既從中獲益匪淺,又讓人感受到它所帶來的負麵影響。隨著網絡日益為青少年學生所熟知和使用,各種各樣的網絡道德問題也浮出水麵,直接危害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給德育工作帶來機遇和挑戰。利用多種途徑與方式在中學生中開展網絡道德教育,在學校創造綠色的網絡空間,讓學生成為網絡時代的受益者,而不是成為網絡時代的犧牲品。
關鍵詞 網絡道德;中學生;網絡技術;綠色上網;道德自律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為人類帶來無限的生機和動力,也提供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拓寬了人們的視野。這對中學生當前的學習和全麵發展產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生活即教育,有什麼樣的生活就有什麼樣的教育,網絡時代的生活必然有網絡時代的教育。學生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捷的同時,各種各樣的網絡道德問題也接踵而來,使部分學生步入網絡誤區,其表現為:瀏覽色情、暴力信息,思想受到侵蝕;網上聊天,荒廢學業;上網成癮,影響健康;網上交友,缺少自我保護意識,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利用網絡,任意妄為,引發網絡犯罪。這些問題都給人們敲響警鍾。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加強中學生網絡道德的教育。
那些自製力不高,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初步形成的中學生在具有開放性和匿名性的網絡裏麵,就如來到一方神奇的土地,那裏沒有國界,且不受老師和家長的管束,可以自由瀏覽網絡信息和下載網絡資源,甚至可以發表任何越軌言論而很少受到任何的懲罰,可以標新立異、崇尚自我。這就使得網絡成為一個脫離現實生活的“虛擬空間”。當然,在對學生的教育中,不要因此而“談網色變”,更不要視網絡係統為洪水猛獸。恰好相反,在網絡迅速發展的同時,也給教育工作帶來機遇。
麵對網絡教育這一全新的課題,身為教育工作者,筆者在提高自身網絡知識的同時,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絡,學會利用網絡因勢利導,以實現學生文明上網、綠色上網、健康成長的目的。
1 分析中學生上網動機
1.1 網絡滿足了中學生情感交往的需求
中學生對情感交往的需要是強烈的,而網絡交往比現實生活有著更大的交往空間,這對於廣大中學生來說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現實生活中與父母的衝突、與老師的不協調、與同學交往的不愉快,都很容易促使他們到網絡中去尋找朋友,尋找安慰。
1.2 網絡滿足了中學生獲得尊重的需要
中學生在心理上總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和尊敬,渴望獲得成就、獨立和自由。而網絡遊戲中的不斷升級、交往中的人氣凝聚、博客中點擊率的不斷攀升等,都使中學生覺得自己獲得了地位、榮譽和威信,滿足了被尊重的需要。
1.3 網絡交往中的虛擬性和隱蔽性滿足了中學生追求個性的需要
中學生向往自由,渴望個性。但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紀律道德約束,要求他們必須時時刻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而在網絡中,他們可以隨意改變自己的性別、身份、年齡,還可以同時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隨意選擇自己的服飾、長相,可以選擇任何一種角色,個性十足。
1.4 網絡中的隨意發揮性滿足了中學生發泄不良情緒的需要
正值青春期的廣大中學生,多愁善感,總覺得煩惱不少。此時網絡就成了一個最好的發泄場所。在聊天室,可以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不管別人高興與否;網絡遊戲中的暴力、血腥場麵,完全不用顧及後果,很是刺激。
1.5 網絡中製作精良的畫麵滿足了學生的視覺需要
2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對待網絡的態度
互聯網上的信息龐雜多樣,泥沙俱下,還存在大量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可以這樣說,由於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個新的思想文化陣地和思想鬥爭陣地。網絡是一柄鋒利的雙刃劍,既傳播文明又傾瀉垃圾,它既促進學生的成長,也能使學生陷入誤區,決不能等閑視之。
新世紀的人才,必須具備信息技術能力。素質教育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信息意味著巨大的財富。凡此種種,證明了人們不能離開網絡,隻能積極地接受網絡,改變自己,適應社會的發展。這就要求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也學會利用網絡中有用的東西為自己服務。當然這就要求他們能正確控製和操作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