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木匠喜添貴子 米麵宴學究起名(1 / 2)

禹王河從伏牛山麓中匆匆地走來,流經了九九八十一道彎,在魯山縣倉頭鄉劉河村村後突然向西、向南然後向東環繞,與娘娘山南流的另一條小溪彙合後向南流入大沙河。劉河村就座落在縣城的西北方向,與縣城相距五十餘裏。這裏因山而奇,因樹而秀、因水而靈。四周被巍峨的群山環抱,背靠綿延雄峻的鋸齒嶺,東倚巍然屹立的娘娘山,村周圍樹木鬱鬱蔥蔥,綠葉掩映,河水似玉帶環繞,水光瀲灩,湖光山色,山嵐雲靄,偶爾有山歌傳來,蘆笛聲聲,百鳥鳴唱,河水叮咚。山中有秀水,秀水繞山村,風景漪旎,鍾靈毓秀,真乃是“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充滿著醉人的詩情畫意。

在這片偏僻幽靜、物華天寶、得天獨厚的世外桃園裏,劉河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問世事,不與人爭,過著寧靜悠閑的田園生活。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裏,竟孕育出了一位壯懷激烈、義薄雲天、俠骨義膽、叱吒風雲、孫中山愛戴的將領,受到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的高度關注,被一代偉人毛澤東譽為“堅持革命,沒有叛變”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任應岐。

任家祖居洛陽任莊村,其祖上曾被封為武毅將軍,一百多年前任姓的一支輾轉來到劉河定居下來,到了十九世紀中下葉,任應岐的爺爺和父親任範逃荒南下南陽府的鎮平縣。鎮平縣是夏王朝時的呂侯封地呂國,薑子牙的家鄉,自古以來英雄輩出,物阜民豐,民風淳樸,學風濃鬱。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任範逃荒不忘學習,閑暇之餘,常常來到私塾,在窗戶外麵偷聽老師授課。功夫不負有心人,任範自學學習文化,粗通文字。後來,任應岐的爺爺病死在鎮平,任範孤獨一人,逃荒返回家鄉魯山,最後又在劉河定居下來。任範天資聰明,精明能幹,學會木工手藝,從牙縫裏節省下了一些積蓄,置買了幾畝薄地,在村北蓋起了兩間黃眉草房。南村八裏的君王村一戶王姓人家見任範一表人材,聰明能幹,吃苦耐勞,為人老誠,十分愛見,就把女兒嫁給了他。結婚以後,任王氏先後為任範生育一女。一家人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其樂融融。

一八九二年(清光緒十八年)農曆九月十六日早上,任範匆匆起床,請來了收生的鄰居嫂子,他的妻子就要臨產了。任範已經有了一個女兒,如今妻子又是十月懷胎,即將臨盆,他既興奮又有些擔心地守護著妻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盼望著妻子為他生下一個兒子,也好傳宗接代,承祠祖業,興旺家庭。在裏間的妻子已經躺在那張木床上,頭上的汗珠一滴一滴地滾落下來,痛苦地呻吟著。

任範端著一碗荷包雞蛋,惴惴不安地推開屋門,撩起簾子,站在床頭,剛剛給妻子喂了一個雞蛋,妻子把頭扭向一旁,收生的鄰居嫂子說:“孩子要生了。”他把碗放在一旁,心痛地扶起妻子。在妻子痛苦的慘叫聲中,“哇”的一聲,孩子終於墜地來到人世,哭出了洪亮的第一聲。

孩子出生時的第一聲,聲如洪鍾,響震草屋,陽光透過院外柿樹的葉子,隔著窗戶正好照在新生嬰兒的臉上。這嬰兒頭發濃密,白白胖胖,紅光滿麵,微微地睜開了兩眼,隻見陽光普照,瑞氣繚繞。任範在驚喜中聽見收生的鄰居嫂子連聲說:“恭喜恭喜,是個男孩兒。”

任範心跳嗵嗵,激動的淚水一下子模糊了雙眼。

到了彌月這一天,親朋好友都帶著雞蛋、掛麵、紅糖、小褥、衣物來給任範賀喜。雖說家境並不寬餘,任範也安排了幾桌宴席,客人們就在院子裏落座。正準備開宴,忽聽得有人大聲說道:“賀喜賀喜,任木匠喜添貴子,我這廂略表心情了。”

眾人朝那人看去。原來是鄰村的一位私塾先生,姓張名敬孔,人稱張秀才。年紀在五十歲以上。他臂上挎了一個竹籃,竹籃裏放著雞蛋和幾卷掛麵,雞蛋上還貼著紅紙,另有一包紅糖。他腳步穩健快捷,笑嘻嘻地匆匆走來。任範忙上前施了一禮,接過籃子,笑道:“何勞張先生破費?”

張敬孔笑道:“好人有好報。你任木匠為我學堂義務幫工,多次修造桌椅板凳,分文不收。你喜添貴子,我怎能不來賀喜?”

說著話,眾人都起身讓座。張敬孔一邊給眾人打著招呼,一邊問任範道:“老弟可否將貴子抱來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