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園林綠化具有文化、科學普及作用
園林,尤其公園經常舉辦花卉展覽、歌舞藝術表演、美術展覽、動物展覽等活動,使遊人受到藝術熏陶,提高藝術鑒賞力,普及了科學文化。
5 園林綠化是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之一
園林綠地由植物構成,植物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表現兩種生產現象:①植物本身直接的物質增長為社會增加物質財富,這是經濟效益。如:樹苗、木材、花苗、草坪、草籽等等可直接作為商品來銷售,直接獲得經濟價值;②植物產生的製氧、降溫、濾塵、蓄水等功能,通過園林綠化所產生的環境效益,同樣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它還為其它行業帶來經濟效益,如旅遊業、餐飲業、日用品、服裝等,因而它在部分效益中獲得了應有的一份。
6 發展園林綠化事業,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事業的重要經濟部分
人類需要園林綠化,城市呼喚綠色,為保證城市園林綠地可持續發展,必須正確處理人和自然,城市和園林的關係,合理協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6.1 樹立可持續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觀念,確保園林綠化有的放矢。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相統一,建立合理的城市發展體係,在城市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做為城市生態調節器的園林綠地必須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綠地係統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綠地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同步實施,使園林綠化有的放矢,刨造更多的“城市林帶”、“綠色走廊”、“城市花園”等綠色空間,形成點、線、麵、體的完整的城市綠地係統。
6.2 樹立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性觀念,確保園林綠化持久性。在土地利用上,對綠化資源較好的用地一定要深入研究,長遠打算,進行遠景規劃,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麵浪費,確保園林綠化的持久性。以建設生態園林為目標,發展園林。當前城市園林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生態園林。發展生態園林的基礎是生態學,目標是通過發展生態園林達到人與自然的協調關係,謀求持續發展,恢複生態係統的良性循環,從而促進城市生態的建設和發展。
6.3 用生態學觀念,係統規劃設計園林。生態園林是各生態群落在審美基礎的藝術配置,是園林藝術的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是園林綠化事業向深度、廣度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園林綠化設計中,根據生態學理論,將綠色空間的分布和占有的比例、對環境汙染的消除、抗衡能力以及促進良好的生態循環能力,需要進行深入細致、綜合、全方位的調查研究,然後進行規劃設計,根據科學社會的需要及經濟條件來規劃設計出實用、經濟、美觀的方案,把生態學理論與園林景觀藝術相結合,創造一個生態協調穩定,景觀優美的遊憩景地,極大地改善、豐富、調節人們的精神生活。
6.4 根據因地製宜的原則,選擇特色的綠化植物。建設生態園林,要因地製宜,必須對各種植物的生態功能做出全麵的量和質的評價。根據其生物學特性和立地條件,合理配置,選擇具有鄉土特色的植物,取得其最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實現生態園林是一項巨大複雜的係統工程,是園林綠化事業發展新的裏程碑。
6.5 加強園林綠化管理力度,為經濟建設服務。園林綠化要求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完善各種管理體製;增加園林綠化管理的科技含量,擴大專業技術隊伍,讓科學技術真正轉變為生產力。要達到園林綠化係統與社會係統的協調發展,必須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來取得綠化與環境的最佳效果。使園林綠化要向“高水平,嚴管理,建設生態園林”的方向發展,為經濟建設服務,發揮生態環境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作用。
7 結束語
城市園林綠化是園林和綠化的統一,其意思與城市園林的內涵相同。通過在城市建造一定規模的綠地生態係統,充分利用園林綠化植物,以及科學、合理的藝術手段,模擬自然生態係統,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緩減人對自然的破壞,促進城市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