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回 何懼胡山白骨葬(1 / 2)

蕭影道:“趙前輩說哪兒的話,若不是驚鴻簪惹了這許多禍端,也不至於害得各位受此重傷。這事說將起來,反倒是蕭影的不是。”

莫問天突然開口道:“這驚鴻簪你放於何處?倒要好生收藏,莫要讓歹人取了去。”

蕭影道:“這個自然,有勞莫前輩出言提醒。”

莫問天又道:“不知你待將寶簪交於何人,那李飛煙的後人可有下落?”

蕭影道:“還未曾查明。蕭影此番前來,原想盡快查明此事,不想途中屢生事端,多有耽擱。現下又招致晉地兵戈四起,百姓又要慘遭踐踏,整件事情實是蕭影的罪過。蕭影實不忍心晉地生靈塗炭,即刻就得前往遼境,施行計議好的退兵之策。待四方兵退之後,我便前往杏花村,及早了卻此事。”

莫問天道:“這麼說來,李飛煙的後人乃是杏花村人氏?”

蕭影道:“正是!”

莫問天低頭似在尋思什麼,不再言語。

趙子雲接過話頭道:“蕭少俠當真要孤身入遼,燒那糧草?”

蕭影看了一眼西邊的圓月,說道:“若是不這麼做,又有什麼法子比這更好!趙老前輩說破此計後,蕭影仔細尋思過,此前所說散布我離開晉地之計,終屬虛假訊息,旁人聽了,未必肯信,這樣的計謀未免太過幼稚。趙前輩所籌燒那遼軍糧草之計,既可以將此事做真,引得天下皆知,讓進軍晉地的各國信之不疑,從而退兵不再夾攻晉國,又可以斷了遼軍糧草,叫他們一時無力征戰,同時也不失為一個移禍江東,引火燒遼的妙計!”

趙子雲麵色大喜,衝口便道:“好啊,好個移禍江東,引火燒遼的妙計!蕭少俠這一著,倒比老夫想得周全。隻須遼軍糧草著了大火,這驚天動地的大事兒,不怕天下人不知曉!到得那時,人人知道蕭少俠身在遼國,各國為了搶奪你身上的驚鴻簪,都將大軍開往遼境,這把移禍江東的大火,可要燒得遼人從此不得安寧。老夫這可代晉國百姓感謝蕭少俠了!”說著一揖到地。

蕭影見趙子雲渾身是血,想想在盧府之時,他大義凜然,孤身力阻盧焯義等邪眾奪取驚鴻簪,招致殺身之禍,其浩然之身,當可為武林垂範。其後他又以性命相搏,這才護得大夥免遭“福祿壽禧”四星的毒手。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當即還以深深一揖,立身起來說道:“若不是為了蕭影,晉國也不會徒增兵禍,蕭影為晉國盡些綿薄之力,實是理所應當!”

趙子雲麵有憂色,關切道:“蕭少俠此刻身子有恙,這移禍江東之計實施起來又頗為不易。我看你還是將養數日,再行動身吧。”

蕭影道:“救兵如救火,隻怕數日之後,整個晉地已是哀鴻遍野,再來施計,那也徒然。”

趙子雲憂心忡忡道:“然而蕭少俠身負重傷,此去萬軍重圍之中,無異於飛蛾撲火,必然……必然……”

他要說“必然有去無回”,但這般不吉利的言語,此刻倒也不便出口。

趙子雲待要再勸,蕭影道:“趙前輩不必再說,以蕭影一死,換萬民安寧,這可是賺大啦!晉王殿下此刻仍未蘇醒,這萬一王府有變,抑或盧焯義等人謀起反來,倒也不好收拾局麵?”

趙子雲道:“蕭少俠且請寬心,晉王殿下治國有方,加之又待人寬厚,愛民如子,想要造反,也隻是區區小股蟊賊,逞得一時威風,卻成不了什麼氣候。”

說完朝莫問天抱拳道:“多謝莫掌門厚賜那粒‘雪山冰蟾丸’,這等神藥想必極難煉製,趙某對莫兄這個人情,可是欠得大了。日後定當親自登門拜訪,以表謝意!”

莫問天抱拳微微笑道:“區區丸藥,何足掛齒,趙兄何必跟我客氣。不知趙兄服食藥丸之後,身子可有好轉?”

趙子雲道:“莫掌門這‘雪山冰蟾丸’馳名天下,果然是名不虛傳啊。老夫想著這次身上之傷,非得調養十天半月,方可有所好轉。未想吃了它之後,立見奇效,現下好得多啦。我這便就帶晉王殿下進城,看看盧焯義等人那幫狗賊可否散了。眼下晉國四麵楚歌,總是要晉王殿下回去主持大局。”

說完緩緩轉身過來,又朝蕭影道:“待殿下醒後,老夫再向他稟明你的事情。”滿眼悲色,抱拳道:“告辭!”

蕭影知他心中料定自己此番有去無回,這聲“告辭”,說得神情極盡悲壯,似乎在與壯士永別。

當下蕭影也不多禮,微微抱拳,目送趙子雲一身血汙,抱著李存勖沉重的身軀,步履蹣跚而去。

過了一會兒,聽得山那邊隱隱有歌聲飄了過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