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eHR變革,為北測插上騰飛之翅(1 / 2)

eHR變革,為北測插上騰飛之翅

專訪

作者:劉喜文

記者:我們知道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北測)是一家老牌事業單位,目前的業務板塊在服務於政府的同時,也已經進入了非常市場化的一個階段,請介紹一下北測目前的業務發展狀況。

賈光軍: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成立於1955年,是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直屬的事業單位。50多年來,經曆了從模擬測繪到數字測繪體係的轉變,正向信息化測繪體係邁進。我院目前主要有三大業務板塊:1.基礎測繪;2.專業測繪;3.地理信息服務。

近年來,我院積極參與首都的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完成了北京市各級平麵控製網、高程控製網、城市各種比例尺地形圖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等基礎測繪工作以及多種比例尺掛圖和地圖集編製任務,初步構建了北京市空間基礎設施平台和北京市地方測繪標準體係,為“數字北京”建設奠定了基礎。

記者:請談談北測的組織沿革之路。

賈光軍:我院始建於1955年4月,但曆史卻可以追溯到北平解放初期。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北京市軍事管製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對舊地政局進行接管,成立了地政局測量隊,這就是我們北測的前身。經過了幾年合並與重組,1955年4月,成立了北京市地質地形勘測處。1979年5月,北京市地質地形勘測處分成了北京市測繪處和北京市勘察處兩個單位。1987年5月,經北京市機構編製委員會批準,北京市測繪處更名為北京市測繪院。1994年4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將北京市測繪院更名為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相當於副局級事業單位,隸屬於北京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從2000年1月起,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隸屬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從2004年2月,中共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委員會隸屬於中共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黨組代管。

記者: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為首都建設服務,北測近年來對內部也進行了諸多的改革及探索,請談談目前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的情況。

賈光軍: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全麵發展,首都的城市建設也是日新月異。我們是全國最大的城市甲級測繪單位之一,因此,我們深感責任之重,使命之大!為了改變舊有機製的種種弊端和束縛,更好地為首都建設服務。2013年,經北京市機構編製委員會批準,我院對內部機構設置進行了變革,整編之後的北測,含戰略發展處,院辦公室,計劃經營處,質量裝備處(總工辦),財務(審計)處,人事教育處,黨群辦公室等7個處室及1個基礎測繪院、3個專業測繪院、2個專業測繪公司及基礎地理信息工程院(北京九州宏圖技術有限公司)和航測遙感院、人文地理研究院(地理信息製圖院)等17個下屬單位構成。

在內部人員方麵,我們也是不斷在追求更為優化合理的配置,目前,我院在職職工900餘人(含在職職工和離退休職工的全院職工共約1460人),其中有博士10人,碩士74人,本科畢業生269人。專業技術人員中:正高級職稱11人,副高級職稱89人,中級職稱162人。目前的北測,擁有一批全國建設係統先進個人、全國測繪係統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勞動模範、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記者: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eHR)是企事業單位提升競爭力和應對未來挑戰的必由之路,據了解,北測近年來在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eHR)方麵也進行了長足的探索,請介紹一下這方麵的曆程。

賈光軍:作為一家深處轉型發展中的國有事業單位,我院一直以來非常注重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的工作。為了打造科學化,規範化,一體化管理,早日構建信息化測繪體係,早在2007年,我院原地理信息中心就開發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係統》(一期),由於當時開發人員缺乏相關經驗及後期維護不足,該係統應用有限。

為了深入推進機製創新“四位一體”和科技創新“四位一體”工作,不斷完善“測信2011”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設和應用,我院對信息係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形成一個安全、集中、靈活、統一、全麵、權威、準確的人事信息基礎平台,逐步建立起基於多層體係結構的麵向全院的人事管理信息係統,為決策層、管理層、業務管理層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務。麵對這一需求,我院在《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2012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當年“要完成人力資源管理係統開發”工作。按照院工作要點要求,我們人事處會同院科技創新專項工作組進行了研究和調研。經過層層篩選與評估,我院最終采用了由北京宏景世紀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係統(簡稱e-HR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