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領導模式下的領導團隊異質性管理探討
前沿彙
作者:李萌
摘要:從管理學角度上來講,集體領導製是一種領導方式,是一種民主式的領導,與個人式領導是相互對立的,主要指的是一個集體的決策是由整個團隊商榷而不是個人決定的。堅持集體領導是維持組織內部平衡的有效模式,也是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在團隊建設層麵更為關注的研究方向。本文就集體領導模式下的領導團隊異質性管理做出了以下分析。
關鍵詞:集體領導 領導團隊異質性 探討
集體領導的前提是有一個好的領導者,領導者是整個團隊的決策者,在實踐活動中,通常領導班子就是團隊的領導者,在管理學中也被成為高層管理團隊。管理團隊的內涵具有普適性,可以應用於行政或是其他部門的領導團隊,在集體領導製下具有適用性。管理團隊的特點會影響組織的戰略、運營管理以及績效,每個成員的不同認知基礎,會影響其組織的競爭力。
一、領導團隊異質性的意義
1.現實意義
領導團隊的異質性也被稱為團隊結構的多樣性,是按照團隊成員的個人情況分布的,也就是按照團隊成員的性別、年齡、家庭背景、受教育情況以及價值觀等個人因素分布的。專家對於團隊異質性的研究目的主要在於探索其與團隊績效之間的具體關係。管理策略理論說明,領導團隊異質性不僅可以提升團隊的整體績效,還可以團結團隊精神,豐富成員的知識與技能,讓成員擁有多樣化的知識技能,使團隊內部生產更多的認知衝突,以此擴大團隊信息麵。異質性還可以從不同角度得到多方麵的網絡信息,從不同的角度麵對問題,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提高團隊的管理方法提升決策質量。
早期的團隊異質性主要是對團隊成員的人口特點進行研究的,在以後的逐漸發展中擴大了研究範圍,不再局限於統計人口特征,更多的是體現在成員的內涵以及價值觀等更深層次的內容上。因為團隊異質性對成員的行為影響更加深遠,對團隊的績效取得成果也有著顯著影響。從政治學的角度看待領導團隊的問題,使其異質性不僅表現在年齡、學曆、性格等外部特征上,更要表現在人生觀、品德、氣質等內在特征上。異質性內的各領導團隊成員,由於教育背景和專業能力不同,其特質因素具有很大的差異,導致團隊成員所擁有的資源是多元化的,可產生很多不同的觀點,從而提高團隊的創新能力以及執行能力,以實現最終目標作為動力,發揮團隊相互合作的團隊精神,最終提高領導班子的執政水平以及執政效果。
2.理論意義
團隊的異質性會對團隊的績效產生不利的影響,團隊成員的多樣化也增加了其團隊的管理難度,對團隊的整個內部和諧造成了影響。另外根據研究表明,團隊的學習能力是決定團隊績效的主要原因。自從學習型組織被提出來以後,領導者們對學習理論有了新的定義,同時也指出團隊學習的重要意義。有效溝通作為一種交流中介,可以給團隊的績效帶來很大的影響。關於團隊成員的價值觀問題,目前還存在很大爭議,所以團隊成員的價值觀對團隊學習的影響目前還不能明確下來。
二、領導團隊異質性下的團隊衝突
領導團隊的異質性是雙方麵的,不僅可以為團隊帶來良好的績效,同時也為團隊帶來了衝突。由於團隊成員在教育背景和經驗能力等方麵的不同,導致其對任務的理解程度也不盡相同,從而致使關於團隊的任務討論明顯增加,最終引發了團隊內部的衝突。另外依據團隊每個成員的特點可以對其進行分類,最終形成一種團結力量。由於領導團隊的異質性自身缺乏身份的認同感,所以團隊成員由於其性別、年齡等外部條件不同加劇了衝突的產生。團隊衝突不僅是集體領導製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更是管理學中的一個重要談論話題。反之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和諧的團隊精神一直是一個團隊價值的核心所在,重視正常的人際交往,衝突並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應該極力避免,甚至打消一切引發衝突的原因。衝突作為出現矛盾時的主要表現形式,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