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1 / 3)

波爾蒂略尷尬地笑了笑。“那好吧。但也沒有什麼能夠證明它不是姆大陸的遺跡。到時候,就請你隨便談談吧。

廖錚恢複了禮節性的微笑。她以前參加過那麼多次冒險,基本上都隻是麵對大自然。從未有一次像今天這樣,要同時麵對人世的紛爭。她多少有些緊張。這個波爾蒂略看來也真不值得信任。整個活動百分之九十的內容都對她保守秘密,隻是隨著進程,一點點給她擺出既成事實。這明顯是畫個圈讓我去跳嘛!廖錚憤憤地暗想。

時間安排得很緊。馬上,廖錚又被請到會議廳。寬敞的會議廳建在卡莫拉飯店後院裏。這座鋼筋水泥的建築,被設計成巴布亞人傳統的高腳茅屋式樣,遠看上去,仿佛村落裏的議事廳。由於氣候炎熱,巴新這裏的建築四麵敞亮,透風。屋子內外環境分隔得並不明顯。會議開始前,“神聖後裔”黨的成員不僅擠滿了大廳,而且擠滿了整個院子,甚至飯店走廊的窗子裏,都伸出生滿卷發的頭顱。似乎這裏不是要舉行一場學術研討會,而是要進行一場明星演唱會。

廖錚和李應東、科斯塔基諾夫等人被請到貴賓席上就坐。波爾蒂略倒不在此列。廖錚舉目四望好久也找不到他。看來,這位先生在本次活動中的位置,居於主人和客人之間。

廖錚剛坐定,一本印刷粗糙的《文明之母學術論文集》便送到麵前。打開英語印刷的目錄,廖錚看到了五花八門的標題:

《論姆大陸的真實麵積》

《姆文明擴張曆程之分析》

《喜拉尼布拉,你在何方?》

《上一個地質大悲劇給人類的警示》

……

沒有霍瓦特,隻有姆大陸!

還沒等廖錚仔細閱讀這些文章的內容,耳畔便傳來一陣歡呼聲。還有那像鼓錘一樣敲擊內髒的齊喊:

“姆!姆!姆!姆!”

隨著喊聲,人群像波浪一樣往兩邊分開。廖錚身邊的幾個貴賓也都站了起來。不過,他們就是坐著,從這個位置也能夠看到外麵發生了什麼,隻是從未有經曆這類場麵,有些緊張。在幾個精幹的小夥子簇擁下,一個身材矮小,強壯的巴布亞人向會議廳這邊走來。一邊走,一邊像兩旁群眾召手。此人正是“神聖後裔”黨的創始人博阿伊!

人們習慣將商業巨頭稱為“大鱷”。但誰也沒有這位博阿伊更適合“大鱷”的稱謂。巴新經濟雖然落後,倒也有一樣絕活,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鱷魚養殖業。這裏不僅輸出活鱷魚供觀賞,更出口鱷魚皮等製成品。而博阿伊正是巴新獨立國最大的鱷魚養殖場場主!

博阿伊今年四十五歲,畢業於巴新科技大學。這所學院位於萊城。雖然叫“大學”,實際上隻是在職人員的培訓進修機構。巴新人口不多,高等教育資源匱乏,高級人才一般都由國外大學培養。博阿伊畢業後,子承父業,經營鱷魚養殖場。掙到錢後又投資在金融、地產等項目上。現在是巴新獨立國排前幾名的本土富豪。

博阿伊不僅經商,更對政治有極大熱情。曾經參加過“人民民主運動”等巴新傳統政黨。至於脫離其它政黨自組“神聖後裔”黨,還隻是一年前的事。那時候,波爾蒂略那本半娛樂性質的書點燃了他的靈感。組建出這個綱領古怪的政黨,並且成了他飛上巴新政壇的助推火箭。

這些資料都是張曉星提供給廖錚的。昨晚,廖錚也多次見到過博阿伊各種姿勢的照片。但現在看到他本人,看到周圍群眾對他的狂熱勁頭,廖錚覺得那資料也隻不過是個線索罷了。麵對真人的感受是那麼不同。

波爾蒂略稍彎著腰,走在博阿伊的身旁,這樣可以讓兩個人的身高不顯得那麼懸殊。看起來,兩人關係親密無間,共同享受著支持者的歡呼和崇拜。沒有波爾蒂略和他的書,博阿伊當然也會組織另外的政黨,但卻不會提出這麼荒唐的綱領,也不會取得這麼快的成功。

博阿伊來到貴賓席,向來賓問候著。廖錚夾雜在眾人裏,不溫不火地表示了感謝。博阿伊似乎也並沒有把他們太當回事。很快就轉過身,麵朝自己的聽眾和信徒,張開雙臂。幾個新聞記者越眾而出,擺開照相機。廖錚留心了一下,這幾個記者全部是巴布亞族人,而且都戴著“神聖後裔”的綠色袖標。看來,博阿伊也有自己的輿論工具。

“神聖後裔們!”博阿伊一張口,全場上千張嘴立刻止住聲音。這份號召力令廖錚大為驚歎。

“一萬四千年前,智慧之泉從我們腳下湧出,流向全世界,孕育了一處處文明之花。今天,我們正在目睹著人間奇跡——那智慧之泉的再現。全世界最著名的學者們,帶著敬畏和景仰,帶著對真理的追求來到這裏,他們將為我們描繪出長達萬年的曆史畫卷。讓我們聽,讓我們看,讓我們自豪吧!我的同胞,我們都是神聖後裔。奮鬥吧!我的同胞!我們必將再現祖先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