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時分,四個人鑽出雨林,來到了普拉格山腳下。這座山是中央山脈的一部分,高達兩千多米。山頂沒在雲層中,望上去,感覺好不壓抑。遠遠地,一個村子出現在他們的視野裏。和以前見到過的雨林村落不同,這個村子裏的建築都是由石塊砌成,但又保持著此地建築開敞的特點。在整個巴布亞,很難再找到這類建築。
“到了!”朗戈依指了指前麵的山坡:“再往前沒有雨林,但是有山路。”
他向施蒂納告辭,匆匆走掉。到現在沒有塞克瓦蒂撞見,這個通吃兩麵的帶路人心已經提到嗓子眼上,現在隻想逃回自己的村子。
“你能肯定,這就是偽造文物的地方嗎?”波爾蒂略已經知道他們要找什麼,謹慎地問道。
“會不會有危險?”廖錚也謹慎地問道。
施蒂納也不敢十分肯定。眼下,事態的發展已經超過了正常思維的範圍。凡事小心為妙。於是,三個人往村子外的一個高坡上爬去。從那裏既可以俯瞰整個村落,也可以快速逃逸。
他們來到坡上,向下望去。村子裏人跡稀少。村頭有一個平坦的小廣場,一具未完工的石像躺在村邊的空地上!周圍,十幾個人圍著它忙碌著。
“人首豬身像!正是我設計的!”波爾蒂略驚喜地說:“我想設計出姆文明和巴布亞傳統文明的過度類型。說實話,當初我還怕博阿伊不懂行,搞出的假文物不符合新石器時代的風格。”
當下,三個人隱起身來。廖錚拿出微型單孔望遠鏡,觀察著工地。現在,那座石像還隻有下輪廓,更象是一塊巨石。它是一整塊石材,躺在地上,長有四米左右。如果不是波爾蒂略的說明,她怎麼看也看不出“人首豬身”的形狀。
顯然石像並未完工。隻見十幾個部落民排成整齊隊列。一個瘦小的身影來到他們麵前,帶著他們開始禮拜。四麵八方都拜過後。又圍著半成品石像跳起土風舞。這是他們真正的信仰,和“姆文明”沒有任何關係,是他們對“行業神”和祖先神明的崇拜儀式。在這些沒有文字的部落民中,任何技術都是憑口耳相傳,親身相授。它的來曆神聖而不可理喻。久而久之,這些儀式本身也成了技術的組成部分。在開工前不嚴格地完成這些儀式,加工效果就得不到保證。
畢竟曾經是考古學家,波爾蒂略仍然有著基本的考古學興趣。他看得興起,便向廖錚討過望遠鏡,也觀察了起來。這樣,三個人輪流使用一架望遠鏡,觀察著工地上的情形。
沒有任何觀察不帶先入之見。他們都曾經設想過,以石具加工石材,是不是用某種硬質石料?是不是用打磨法?但接下來的情形,遠遠出乎他們的意料。當所有宗教儀式都完畢後,兩個人小心翼翼地抬來一隻木盆,裏麵裝著黑糊糊的東西。那個矮小的身影來到石像旁,倒背著手,左看看,右看看。兩個抬著木盆的人就緊跟在他身後。忽然間,那個技師模樣的人抓出一把黑糊,仔細地塗在石像上。塗小小的一片。接著,又在不遠處塗另一片,再一片。
不一會兒,他直起腰來,向後麵伸出手。一個土著們遞來一隻火把。矮個師傅蹦著,跳著,挨次點燃那些塗有黑糊的地方。一時間,四米多長的石像仿佛成了燭台,東一塊西一塊緩慢地燃燒著,冒著藍色的怪異火焰。
現在,廖錚和波爾蒂略都猜測道,那黑糊可能是一種助燃劑。但接下來會怎麼樣,絕不是他們能猜出來的了。
隻見十幾個土人各拿一隻木盆,紛紛到山溪旁灌滿了水,端到石像旁待命。那技師紋絲不動,注視著燃燒過程。忽然,他跳到一旁,大喊一聲,十幾盆水同時潑出。石像上冒出滾滾白霧,劈啪聲音廖錚他們這裏都聽得到。
接下來,十幾個人各握石錘,撲到石像上,按照預選定好的位置,用力敲打。石材熱脹冷縮,局部早就酥碎,不一會兒,石像周圍就堆出一些碎石。土人們清走碎石。這時,石像的溫度已經與周圍相等。他們又拿出硬豬鬃製成的木柄大刷子,仔細地刷掉碎石末。
一個小時過去了。這些土人再一次圍成一圈,舉行完工儀式。在他們中間,那尊石像又向“成品”邁進了一步:多了一條腿、腰部更加清晰。兩個眼窩也有了形狀。
雕刻工具竟然是火!
他們剛剛看到了一種古老技術的活化石。就是施蒂納,這個從小長在巴新獨立國的年輕人,也不由得被這種原始技術震撼了。可以想像,萬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是憑著這類古樸至極的手段,從大自然那裏一點點爭取著生活空間。
等大家從震撼中清醒過來。工地上已經沒有人了。施蒂納對另外兩人說道。“這樣,我到村子裏去問問。看他們和博伊阿到底是什麼關係。我擁有政府人員的身份,可以溝通的。你們先隱蔽在這裏。”
施蒂納下了坡,進了村子。好長時間都不見他出來。廖錚兩人在高坡上等啊,等啊,心裏越來越忐忑不安。波爾蒂略終於忍不住,小心地問:“這個人可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