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階段轉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地方高校成為高等教育的主體。鑒於地方高校在生源、科研實力等方麵與名校的差異,隻有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更好地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和區域創新體係建設。為此,我們提出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DIY”教學理念,以此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在高等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有效促進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本文詳細論述了“DIY”這一教學理念。
關鍵詞: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DIY
1背景
隨著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國進入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的核心是計算機技術。信息化產業的發展對社會經濟各領域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麵越來越廣,對計算機類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階段轉入大眾化教育,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更多的學生有機會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受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教學資源有限等問題的製約,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與社會經濟發展出現矛盾。我們認為其主要原因是已有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與教師的主動性,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出了“DIY(Do It Yourself)”教學理念,強調學生自己動手,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2地方高校的特點
截至2006年年底,全國2286所普通高校中,除去教育部和其他部委主管的普通高校外,地方普通高校合計2179所,占全國普通高校總數的95.3%,地方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部分,在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和區域創新體係建設中發揮著及其重要而特殊的作用[1-3]。與重點高校、名校相比,地方高校在科研實力、水平、品牌、影響力和信譽等方麵差距較大。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步伐的加快,我國高等教育以跨越式的發展速度,由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教育資源短缺、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對地方高校來說尤為突出。
為此,地方高校必須強化學校特色,充分發揮地方優勢,主動為區域社會服務,與地方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共生共榮,成為直接拉動區域社會發展的動力,實現高校與區域社會之間的雙向互動合作。對地方高校而言,特色發展是其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必須做出的選擇,地方高校發展的根本出路在於走特色服務區域社會的發展道路。因此如何揚長避短,辦出特色,為社會特別是地方區域社會培養計算機人才,是放在地方高校麵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3 “DIY”理念的提出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是一所電子信息特色突出、多學科相互滲透的高等學校,是浙江省重點建設的教學研究型地方高校。我校於1980年9月麵向全國招收了第一批計算機應用專業本科生,1981年開始招收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研究生,二十多年來在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方麵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是浙江省重點專業。在此基礎上,我院依托“國家級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平台,以立足浙江、服務全國,建設省內一流,具有軟硬件結合、麵向應用鮮明特色的寬口徑專業為目標,進行了大量的教改實驗。為了改變傳統計算機實踐教學中,教師教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我們提出了“DIY(Do It Yourself)”的教學理念。
“DIY”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在教學和實踐過程中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塑造和提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鍛煉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指導教師根據知識更新、學術發展和社會需要情況,對教學工作進行改進,以適應變化。
4以“DIY”理念為指導的教學體係改革
4.1課程體係建設
針對高校傳統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教學內容陳舊、與計算機技術發展嚴重脫節的問題,我們在保證培養計劃相對穩定的同時,及時對教學大綱作了調整,鼓勵老師開新課,將當前計算機前沿知識介紹給學生。同時,我們組織教師開展課程體係和教學大綱大討論,整合各課程的教學內容,製定新的教學大綱,開展教學改革項目,實施以下的教學改革:
(1) 倡導“講解基本概念-提出問題-思考-提出解決方案-對比論證-得出結論”漸進式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