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培養高素質本科軟件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機製探索與實踐(1 / 3)

摘要:筆者調查了我國軟件人才的需求狀況,分析了現有的高校培養模式、就業狀況等。本文針對調查中出現的問題,在總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方向實踐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2+1+1”的專業培養方案和校企合作的實踐模式等,以提升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就業能力和職業能力。

關鍵詞:市場需求;軟件人才;培養模式;“2+1+1”專業培養方案;校企合作;應用能力

1本科軟件人才現狀

1.1軟件人才的需求

據人事部統計,2003年,我國計算機專業的求職人數高居各專業之首,為39.6萬人,而招聘的人數僅為14.8萬人,計算機人才的供需比為2.68︰1[1]。2004年第1季度,計算機專業的求職人數再次名列第一。隨著中國軟件業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外大型企業都把目光放到了中國,把中國作為軟件研發、測試和外包服務的中心,因此對軟件開發和測試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國際軟件市場上的份額也在不斷增加,中國政府已明確把軟件業作為戰略性產業優先發展[2]。前程無憂網數據顯示,2009年4月,IT市場軟件人才需求位居首位。

1.2 本科軟件人員的培養、就業現狀

近年來,計算機專業在規模上蓬勃發展,給更多的學子創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專業人才[2],而且每年培養的人數還在以幾何級數遞增;然而軟件業人才的缺口卻越來越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人才饑荒”,軟件企業不僅奇缺高級程序員、需求分析師等“高精尖”人才,也奇缺從事軟件產業基礎性工作的軟件藍領,出現高級人才也缺,初級人才也缺的現象。

軟件人才向來是招聘需求大戶,但是仍有不少畢業生感歎工作不好找,要進入知名大企業更是難上加難[3]。軟件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而學校傳授的計算機技能並不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較高要求,學生隻能勉強應付,計算機專業教育存在專業特色不明顯等問題。為適應社會需求,學生隻能自學或參加培訓,以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技能。在這種現狀下,我們認為大學首先要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培養規格和要求,改革高校計算機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實驗內容,使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成為具有優勢的知識結構,符合社會需求的軟件人才。

2本科軟件開發方向的人才定位

軟件技術及產業發展迅速,軟件工程專業的內涵與外延在迅速擴大,軟件產業人才層次的需求不同,因此培養目標也不盡相同。目前,我校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根據軟件人才需求結構和軟件技術發展的需要培養軟件人才。我校本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分為三類:

(1)Web應用開發方向:為軟件開發企業培養具體編程和基於Web應用程序及組件的開發人員。畢業生應能夠適應團隊開發環境,熟練使用相關主流開發平台,進行網頁的製作、網站的搭建、管理,按照詳細設計要求完成相關的功能模塊設計、編碼、調試和單元測試工作。

(2) 數據庫管理開發方向:培養學生能夠較全麵地掌握當前主流數據庫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應用技能,能初步應用關係範式進行數據庫設計,精通SQL語言,熟練掌握數據庫存儲、維護和恢複的技能,勝任常用數據庫服務器的管理與應用工作,同時具備一般MIS軟件開發的基本能力。

(3) 可視化程序設計方向:為軟件開發企業培養具體編程和麵向政府、企業窗體應用的開發人員。畢業生應能夠適應團隊開發環境,熟練使用相關主流開發平台,按照詳細設計要求完成相關的功能模塊設計、編碼、調試和單元測試工作。

3本科軟件人才培養須注意的問題

軟件人才培養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培養應用型、綜合型的高素質人才,經過這幾年的培養實踐,我們認為應注意以下問題:

(1) 教學內容調整。製定嚴格的教學管理製度,確保教學計劃、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係教授委員會負責專業方向、教學計劃的審定,專業教師的聘任和校外指導教師的選聘等。確定課程建設梯隊和任課教師職責,製定管理製度與質量保證體係。

(2) 師資隊伍調整及素質提高。大力引進有工作經驗的高學曆優秀人員,滿足工程應用人才培養的需求。我校每年派出年輕教師到溫州研究院、佛山研究院等相關企業鍛煉,以提高業務素質。

(3) 抓緊實驗環節。加強與軟件企業合作,在校園內建立多個富有特色的專業實驗室,作為校內實訓基地,同時聘請校外軟件專家擔任實驗室指導教師[4]。

4本科軟件人才培養的實踐

經過4年的培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型軟件人才應該掌握紮實的計算機軟件理論基礎,具有較高的軟件設計、編程、測試等實踐能力,有發現問題、搜集資料、找到差異、邏輯推理的能力及在實際工作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一個軟件企業需要各種層次的軟件人才,如程序員、項目分析師、程序設計師、行業專家(需求分析設計師)、應用人員(如數據庫分析設計師)等,軟件產業三級(高、中、低)人才的培養是一個綜合體係,要協調發展。我校在以下幾個方麵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