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提出針對目前“管理信息係統”課程教學中的問題,經濟類院校應充分利用資源和學科優勢,借助經濟和管理類學科的支撐,通過利用特別設計的部件庫最小係統軟件,將計算機科學實踐與經濟管理實務結合在一起,創建特色鮮明的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改革方案。
關鍵詞:管理信息係統;實驗;部件庫最小係統;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信息社會尤其需要既懂技術又通管理的複合型人才。管理信息係統課程綜合計算機科學、通信技術、運籌學、管理科學、統計學、係統科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形成了一門獨具特色的綜合性邊緣學科以培養社會所需的複合型人才。鑒於此,大多經濟類院校都將管理信息係統課程列為了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這充分說明了管理信息係統課程的重要地位。但在實際的管理信息係統課程教學中,卻出現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被動以及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等令人尷尬的一麵[1]。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這種社會需求與管理信息係統課程教學的反差問題與實踐環節設計有很大關係。學生沒有社會實踐的經驗,尤其是管理經驗,因此難以聯係實際主動地學習。實際教學中,可以用部件庫最小係統,快速搭建管理係統原型,讓學生身入其境,進入管理信息係統開發者的角色,融會貫通,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2-3]。
1管理信息係統課程基本特點及目前教學中的問題
1.1基本特點
(1) 要求學生具備多個學科的基礎知識。管理信息係統課程涉及的知識不僅涵蓋了管理學、運籌學、統計學、係統科學等各專業前期課程的基礎知識,還包括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係統工程等方麵的知識。
(2) 實踐性強。課程包含的很多概念和方法需通過實驗和課題設計等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需要學生了解企業具體業務流程,能動手利用軟件工具做出模擬係統[4]。
1.2目前教學中的問題
1.2.1培養目標定位不明
社會既需要管理信息係統的分析人員和開發人員,也需要係統維護人員和實際操作人員。經濟類院校開設管理信息係統課程的各專業,在規劃教學內容時,應認識到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經濟類院校不能忽視與管理學、經濟學、係統工程等知識的整合,而把管理信息係統變成簡單的開發課程。
1.2.2教學內容滯後
目前國內的管理信息係統教材內容、理論相對比較陳舊。
例如國外發達國家,管理信息係統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原型法和麵向對象方法為主流,而我國的大多數教科書仍以傳統的生命周期法作為主線,對原型法和麵向對象的方法隻作一般的介紹。可以說,教材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教學目標的實現,造成了課程學習內容嚴重滯後於當前管理信息係統的發展水平。這就使得學生掌握的開發工具與社會的需求嚴重脫節[1,5]。
1.2.3實驗安排不合理
由於經濟類院校學生編程能力普遍有限,有些學校隻能安排一些認識性的實驗,流於管理類課程的範疇;有些學校采取案例教學法,以要求學生能獨立完成一個係統設計的實驗為全部目標。這種安排過於偏重理工、偏重軟件開發,由於學生在程序設計方麵耗費過多精力,忽視了WEB-MIS、ERP、DSS等新內容,不能為全麵學習管理信息係統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服務,無法讓學生全麵掌握管理信息係統的開發技能。
2經濟類院校管理信息係統課程教學建議
經濟類院校應充分利用資源和學科優勢,借助經濟和管理類學科的支撐,開設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信息係統課程。對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學生來說,他們的目標是成為能夠適應現代信息化社會需要的、具備現代經濟管理理論基礎、掌握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的具有寬基礎、強能力的複合型優秀經濟管理專門人才[1,5],這就要求本課程要與時俱進、定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