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放實驗室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1 / 3)

摘要:開放實驗室是高校實驗教學改革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培養學生開拓意識、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分析開放實驗室的意義,對開放實驗室的開放模式及實驗室開放的保證措施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開放實驗室;開放模式;實驗教學改革

目前在高校的教學活動中,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對實驗教學不重視等問題,在學生創新能力的訓練和創造型人才的培養方麵存在弊端。為了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各高校都深刻認識到必須改革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傳統的教學體係中實驗教學被看作是理論教學的附屬,認為實驗教學的目的是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或把實驗教學僅僅當作為驗證理論,對實驗教學不夠重視;另外,現有的實驗教學模式是以老師為中心,學生“照方抓藥”式的做著實驗,在規定的時間及配備好的儀器上,按實驗指導書上的實驗步驟,機械地完成實驗任務,使學生的教學實踐完全處於被動狀態,束縛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壓抑了學生的創造力;現行的實驗室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也存在弊端。

所謂開放實驗室,是指高校實驗室在時間、空間、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麵對學生全麵開放,由學生自主選擇並進行實驗學習與研究的教學方式,能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由於它能一改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實現高校實驗教學資源優化利用等方麵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開放實驗室成為高校實驗教學改革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1建立開放實驗室的意義

(1) 體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滿足學生自身學習的需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開放式實驗教學注重學生個性的差異,摒棄以往所有學生按統一的實驗大綱在同一時間進行同一內容實驗的模式,將學習的主動性交給學生,鼓勵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有選擇有目地的進行實驗,變傳統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符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1]。

(2) 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能獨立做實驗,能在一個發揮自身特長的教學環境成長,能按照自己的學習規律調整學習內容和時間,變被動為主動。

(3) 能夠培養和鍛煉學生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查閱資料,學生了解到一個專業方向有較多研究問題,但又不可能研究所有問題,麵麵俱到,需從中找到感興趣且又對實際影響較大問題。這對學生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提高了學生製定實驗方案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加了學生勝任未來工作的自信心,為今後學習和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4) 促進教與學的相互提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必然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每次實驗都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有些是教師從未遇到過的,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給學生更好的指導,促進教與學的相互提高,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

2實驗室開放模式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下,實驗教學內容多為重複性、驗證性實驗,缺少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內容。由於學生上課時間固定,學生也沒有時間到實驗室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實驗項目進行實驗,不利於全麵、係統地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影響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開放實驗室就是要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克服舊實驗教學模式的弊端,在時間、空間、實驗教學內容和實驗方法手段上進行全麵開放。

2.1實驗室開放的時間模式

從實驗室開放的時間上,可分為預約開放、定時開放和全天開放。根據實驗室的具體情況將三種開放形式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2]。

(1) 預約開放。首先由實驗室列出可開放的實驗內容和儀器設備,學生根據公布的情況向實驗室提出要做的實驗內容及所需的儀器設備,由實驗室安排。

(2) 定時開放。每周安排固定的時間開放,在規定的開放時間,學生可進入實驗室,利用實驗室提供的儀器設備進行實驗。

(3) 全天開放。整合實驗室資源,設置全天開放的實驗室,學生登記後隨時可以進入實驗室,進行自主實驗,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2實驗室開放的內容模式

在教學內容的改革上,應改變以驗證性、描述性實驗為主的局麵,逐步減少這類實驗的比例,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按照基礎訓練、綜合實驗、設計創新實驗三個層次組織實驗教學。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分階段選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最終達到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