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藜lí圖》:《拾遺記》載:“劉向於yú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tán思。夜有老人,著zhuó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燃,因以見向,說開辟已前。向因受《洪範五行》之文,恐辭說繁廣忘之,乃裂裳shang及紳shēn,以記其言。至曙shǔ而去,向請問姓名。雲:‘我是太一之精,天帝聞金卯mǎo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乃出懷中竹牒,有天文地圖之書,‘餘略授子焉’。至向子歆xīn,從向受其術,向亦不悟此人焉。”《三輔黃圖》所載與此大同小異。
2.《洪範五行》之文:出自《尚書》原是商代貴族政權總結出來的統治經驗。“洪”的意思是“大”,“範”的意思是“法”。“洪範”即統治da法。相傳為周滅商後二年,箕jī子向周武王陳述“天地之da法”的記錄,提出了帝王治理國家必須遵守的九種根本da法,即“洪範九疇chóu”。
《洪範》:它有自己的一套體係,其中第五疇“皇極”(君主統治準則)是全部統治da法的中心,其它各疇大都是為了建立好這一“皇極”所施的各種統治手段與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倡導一種基於上帝意誌的神權政治論,強調按照神的旨意建立最高統治準則——“皇極”,以保障“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在這種神意政治前提下,君主要注意自己的貌、言、視、聽、思等“五事”(第二疇),以引起“休徵zhēng”,而避免“咎jiù徵zhēng”(第八疇);並遵循歲、月、日、星辰、曆數的“五紀”常理,以處理政紀(第四疇);君主向上請示神意的手段是“卜、筮shì”(第七疇),向下統治臣民的手段是“剛克”、“柔克”、“作威”、“作福”(第六疇),也就是利用“六極”作威,利用“五福”作福(第九疇)。這樣一篇反複向君主提出行動規範的統治經驗,其用意在於以此來神化君權,並提高君主自身的警惕性。這一“da法”受到周王朝統治者的高度重視,並加以奉行。對後人影響極大。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麵。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係統論。
3.《三輔黃圖》:《三輔黃圖》不僅在中國地理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於研究西漢都城長安以及秦都鹹陽,更具有無以倫比的史料價值。一部如此重要的古代地理名著,關於它卻有很多事讓人說不清楚:作者說不清楚,不知道是什麼人所寫;時代說不清楚,不清楚確切的撰寫時間;原本的失傳和今本的來源說不清楚,原本不清楚為什麼失傳,而現在通行的傳本,又不清楚是由誰纂輯zuǎnjí而成。最令人費解的是,連書名是什麼意思,也是一直說不清楚。
4.《海棠春睡圖》:宋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於時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兒扶掖yè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bìn亂釵橫,不能再拜。明皇笑日:“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來。典故流傳後,蘇東坡據此寫了一首《海棠》詩:“東風嫋嫋niǎoniǎo泛崇chóng光,香霧空蒙月轉廊。隻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進一步把“海棠春睡”人格化了。到了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根據典故,豐富了想象,畫了一幅《海棠美人圖》。《六如居士全集》卷三有《題海棠美人》詩雲:“褪tuì盡東風滿麵妝,可憐蝶粉與蜂狂。自今意思誰能說,一片春心付海棠。”
值得一提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字子清),家裏就有一幅唐伯虎畫的美人圖,清蔣景祁《瑤華集》卷五有《臨江仙》一詞,題日《為曹子清題唐寅美人圖》。
張大千《海棠春睡圖》
由當時身在台北的張大千托其女於1982年底轉贈給了成都的張采芹先生。該畫作表達了張大千對於四川老家和老朋友們的思念之情。
張大千晚年遺作是張大千繪畫生涯中最珍貴的創作,目前為止張大千大部分遺作都保留在台北市故宮博物館裏,遺留在內地的畫作絕大部分是張大千早年的作品,因此這幅《海棠春睡圖》顯得彌足珍貴。
《海棠春睡圖》一尺見方,上麵有蓋有張大千印章的題詩:“錦繡果城憶舊遊,昌州香夢接嘉州,卅sà年家國關憂樂,畫裏應嗟jiē我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