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零容忍的苛刻處理,也是殺雞你儆猴。在加州,有學生團體援引憲法權利保護自己的反猶言論,可是加州總體上屬於比較自由派的州,男女廁所都已經不加區分,人們對其包容多元的能力有信心。俄克拉荷馬給人的印象本來就很單一而保守,這種種族言論如果不加以控製,會驗證人們對該地區的成見,影響外界對俄克拉荷馬大學乃至整個俄克拉荷馬的印象。
但是不管政治考量如何,我讚成伯倫先生的做法。現在的年輕學生為了扮酷,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不知道自己的一點愚蠢會給他人帶來多大的傷害。伯倫的做法,讓全美國的大學生都看到自己並不可以為所欲為。不合理的行為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今,技術已經足夠便利,穀歌有穀歌眼鏡,蘋果剛推出智能手表,可穿戴技術日漸推廣。人們自以為可能不被他人知道的仇視言論,都有可能被人便利地偷拍上網。這說明大家都應該謹言慎行,不要滿嘴跑火車。不想惹是生非的話,做個高素質的人,反而是唯一的“捷徑”。
此事也給美國大學的兄弟會姐妹會係統敲響了一記警鍾。這些兄弟會、姐妹會,常以希臘字母命名,是一種學生俱樂部組織。俱樂部成員通常住在一起,理論上說,它們的存在,可以幫助成員在上大學期間建立持久的友誼和終身的關係網絡。但是實際上,年輕人的不成熟可能會占上風,俱樂部成員一起作弊、強奸、欺淩的醜聞近些年屢見不鮮,讓人懷疑這種係統的存在到底是不是已經弊大於利。種族仇視視頻的曝光,也讓我們看到這些俱樂部有點像氣泡,自我封閉,自我欣賞,黨同伐異。隻是這些係統自有其生命周期,我們覺得荒謬無用。我隻是希望新到美國的中國學生,少去參加這些組織。想融入美國,有比參加這些哥們姐們小圈子更合理的渠道。廣泛接觸他人,不以種族、地域、性別來限定自己,排斥“異類”,我想這應該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