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民族的生存和國家的利益,日本政府不得不開始認真考慮對外侵略的問題。最初的意見主要分為三派:勢力最大的就是侵略中國論,認為美國人會暗中支持,中國軍隊的素質差等;其次就是由我牽頭的侵略美國論,理由以我早些年的提出的幾條為主,又補充了許多新的原因;還有一種是進攻非洲論,根據是非洲軍力薄弱,技術落後。除此以外還有一些進攻歐洲論、進攻澳洲論等,因為支持的人太少,並不被重視。
但很快由於我主持的太陽之光計劃順利實施,完成了防禦衛星網的建設,讓日本的軍事防禦力量達到了頂峰,侵略美國論開始逐漸占了上風。到了10月份的時候,一個完整的計劃便已經出爐並通過了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討論,提交到了內閣。整個計劃如同二戰時偷襲珍珠港的翻版,但更加突然,也更加複雜。與此同時,建成多年的南極基地加緊了對戰略物資的囤積,並加大了秘密征兵的力度。十一月初,日本政府終於下了決定,將12月26日作為計劃的登陸日。
十一月十日,二十艘附著在冰山底部的超親潮級攻擊核潛艇駛出南極基地。與此同時,十艘潛水航母也脫離上層的偽裝建築,從日本各地的船塢中悄然滑入水中。十一月十三日,日本的兩個十十艦隊沿不同路線開始了計劃中的環球訪問。十一月二十四日,日本通過了憲法修正案,通過補充條款正式將釣魚島、竹島(韓國稱獨島)和北方四島劃為日本國土,並由此引起了周邊局勢的驟然緊張。
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日本政府聲稱為了保衛國家領土,兩個十十艦隊暫停訪問,各自在指定海域集結待命。同時作為對周邊國家威脅的響應,日本自衛隊開始緊急布防並緊急征兵。對此包括中國、韓國、以及俄羅斯在內的周邊國家表示了強烈不滿,並不約而同地提高了警戒等級。
十二月6日,美國國務卿開始訪問日本和周邊國家,為日本在亞洲的緊張關係進行斡旋。十二月十三日,美國斡旋失敗,並宣布支持日本,但希望能夠通過談判解決爭端。十二月十四日,日本駐美國領事館發生爆炸事件,包括日本駐美國大使在內的三十四名日本人遇難。美國方麵對此事的調查卻意外的並不積極,並於十二月二十日對外宣布此事為日本赤軍所為,卻既沒有公布證據也沒有為保衛不利表示道歉或賠償。
日本民間對美國的態度極為不滿,當天便爆發了數次大規模的遊行,一致認為是美國人在背後搗的鬼。但日本政府卻沒有明確表態,隻是通過加拿大,委婉的向美國表示希望可以重新進行調查。
十二月二十六日美國東部時間早晨八點左右,以華盛頓為首的各大城市發生了大規模的地鐵相撞事件。由於控製地鐵的計算機出現程序錯誤,導致很多運行中的地鐵在隧道中相撞,同時因為計算機故障,所有隧道中的空氣交換係統無法自動打開,導致數十萬人死亡。與此同時,美國各地幾乎同時發生了近百起嚴重爆炸事件。隨即美國的CNN收到了一盤自稱是拉登的講話錄相,聲稱剛剛發生的係列事件是對美國的報複。
美國隨即發布了橙色警報,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搜捕行動。美國總統在飛往地下基地的直升機上向全國發表講話,稱這次事件是恐怖主義的又一次嚴重挑釁,並呼籲美國人民振作起來,竭盡全力開展救援工作。
十二月二十六日二十二點整,太陽之光計劃啟動,短短半小時內,美國的各種軍用和民用衛星被摧毀大半。二十三點整,潛伏在預定位置的潛水航母浮出水麵,隨即數百架飛機從航母上起飛,撲向阿拉斯加半島。與此同時,十三艘超親潮也從水下發射了五十三枚衛星製導的近程潛地導彈,十五分鍾後摧毀了阿拉斯加半島現存的二十三個雷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