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6章 流言蜚語(1 / 2)

不知不覺,江玉柔回來香港已經有一個多月了,生完孩子後變得有些虛弱的身子,如今也恢複得差不多了,這也多虧了沈驚鴻幾乎每天都讓人送補品過來,而且都是已經燉好的補品,既省了江玉柔的功夫,又美味與營養兼備。

恢複了元氣以後,江玉柔就想出去找份工作了,因為這個月的生活費,她們都是依靠沈驚鴻之前給的那筆錢維持下來的,江玉柔不希望依靠別人來生活,而想要自食其力。

隻是,江玉柔不想讓秦家的人發現,又要就近照顧兒子,所以隻能在九龍這邊找工作。以江玉柔的能力,她能夠充當文員或者秘書等工作,但由於這些職位的工作壓力比較大,不方便江玉柔照顧兒子,因此在最後,江玉柔通過她所居住的這個街區的居民認可,成了這一街區自辦學校的老師。

在這年代的香港,很多孩子都沒有條件上學,於是一些街區的居民就自己籌集資金辦學。當然了,由於資金所限,這些街區的學校,辦學條件非常簡陋,很多就是在居民樓的天台擺上二三十套桌椅,就做起了教師,教師也是非常的缺少,當然也不可能要求這些教師“憑證上崗”了。

江玉柔如今就成了這樣的學校老師,這學校就在她所住的居民樓天台,這邊的居民在天台搭了個簡易的棚子用來遮風擋雨,然後在棚子下麵放置了三十套桌椅,還有一塊很大的刷黑了的工業模板用來充當黑板。

“老師好。”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叫《孟母三遷》,同學們,大家知道孟子麼?”

這天台的棚子裏傳來一陣陣朗朗清脆的孩子聲音,還有一把溫柔宛若的女聲,讓人聽了都忍不住心情舒暢。

隻見江玉柔身穿一套咖啡色的碎花連衣裙,俏生生的站在三十多個七八歲的孩子前邊,一手拿著粉筆,在那黑板上寫了“孟母三遷”四個字,然後就向孩子們講解這故事以及其中蘊含的道理。

孩子們顯然很喜歡這個美麗溫柔的老師,自動自覺的保持安靜,全神貫注的聽著江玉柔的講課。

而在這棚子的另一邊,卻是一群家庭主婦圍坐在那裏,有些在縫補衣服,有些在洗滌衣物,有些則在編織毛衣。

一邊做著這些家務活,她們就一邊在聊天,其內容當然也離不開這街區的家長裏短和茶餘飯後。

旁邊那棚子裏傳出陣陣孩子的讀書聲以及江玉柔那軟糯清脆的嗓音,讓這些家庭婦女也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愜意感。

“江老師真是個很好的人呢,我家那兔崽子你們也知道吧,就一個頑皮的主,也就是上江老師的課,才這麼的安靜,我可從來沒有見過他這麼聽話呢。”一個正在把衣服往搓衣板上搓揉的婦女說道。

另一個正在織毛衣的女人也道:“誰說不是?我家那小子這兩天一回來就說江老師的好呢,那小家夥,竟然也知道複習功課了,以前他可是一看到課本就打瞌睡的。”

卻見前邊那個正在晾衣服的女人“唉”了一聲,其他女人聽了,就問道:“李大嫂,怎麼忽然唉聲歎氣的啊,是不是你家那孩子又不聽話了?”

“不是我家那孩子不聽話,是孩子他爸不聽話啊。”李大嫂說道。

其他人知道李大嫂肯定還有下文,所以都不說話了,靜靜的看著李大嫂,果然,李大嫂轉過身來繼續說道:“這幾天我是發現了,我家那個啊,每天都給江老師送魚。”

很顯然,這李大嫂的丈夫是個賣魚的。

剛才那個搓衣的女人就笑道:“這也沒什麼吧,畢竟人家江老師家裏的條件不好,又是幫我們教孩子識字的,李大哥送江老師一點魚也是應該的吧。”

“但也不是這樣的啊,他是天天都送,而且不是那些魚頭魚尾之類的,而是五六斤重的大鯉魚大鯇魚。你們也是知道的,我家那個啊就是個一毛不拔的主,前段時間我媽病了,我讓他送一尾鯉魚過去給我媽煲湯他都推三阻四的,現在卻這麼大方豪爽。”

眾人也漸漸的聽出味兒來了,隻聽那邊一個女子放下了手中的毛線,看著李大嫂問道:“李大嫂,你不會是說,你家李大哥對人家江老師有什麼了吧?”

李大嫂不說話了,再次“唉”了一聲,眾人也是一陣寂靜。

而另一個燙了卷發的婦女就忽然說道:“其實又哪裏隻是李大嫂家裏那個,我家裏那個不也一樣,無事獻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