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記憶中的這個女子,天君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拉過錢皇後的小手,擁入懷中緊緊的擁抱,再無言語。而錢皇後也是緊緊的擁抱著差點就不會再回來的丈夫。溫情在這一刻升華。
……
上午說好的,這下午時刻眾文臣武將又聚集在這朝會之上,還是天君先打開話匣子坐在龍椅上正聲說道:“眾位愛卿,這土木一敗,我大明二十萬精英盡去,當務之急該是怎麼打退蒙古大軍,確保京城安全了。不知眾位愛卿對此有何看法?”
很多大臣上午回去也是悶著腦袋想了一上午的怎麼辦,可是這個問題那有這麼好解決啊,要命的是,土木堡大敗之後,大明二十萬大軍毀於一旦,留守京城的軍隊不過五萬,且都是老弱病殘,根本就不可能是蒙古大軍的對手。
這時上麵的皇帝再問道,一個個臉上都是苦瓜色。沒有一人站出來回話。
“皇上,臣有話要說”。一翰林院的侍講,一個正六品的官。徐珵,一個有野心,而且對陰陽術數有所精通的學士。隻見徐珵走出朝列,向前一部,秉手道:“皇上,臣夜觀星相,對照曆數,發現如今天命已去不在我大明,隻有南遷才可以避過此難,還望皇上……”
“嗬嗬,是嗎”。上麵坐定的天君冷冷一笑接著說道:“還有誰建議南遷啊”。
其實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大臣都認為放棄京城,南遷避難是最好的選擇的。
可是天君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人又怎麼會看不出這些個膽小鬼心中所想呢。“南遷,怕是最重要的永遠是你們這些人的榮華富貴吧,到了南方一樣做官啊,要是留在這北京城可是有著生命危險的”。天君一副心笑麵不笑的樣子安然坐在主位,好像很是平靜的等著接下來想要發表南遷意見的大臣說說看法。
見到上麵的皇帝好像不是很反感南遷的建議,一些個不安分的大臣以為皇上也是被瓦剌人給打怕了,站出來哆哆嗦嗦的提出了南遷的建議,還煞有介事的說明了南遷的一大堆好處。
“皇上啊,蒙古軍隊現在勢大啊,南遷雖不是正途。不過,此刻避其鋒芒,等日後再打回來,也並無過錯啊”這些等等之類的欲想勸動上頭坐著的天君筒靴。
這時一個大臣從群臣中間走了出來。英雄 ,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總有一些人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我們稱為英雄。
在每個人的心底,都有著當英雄的渴望,就連王振也不例外,他出征也是希望得到這個稱號。但英雄不是人人都能當的,如果那麼容易,豈不人人都是英雄?!
而我們的英雄也終於要登場了。
貿易糾紛、邊界吃了敗仗、太監的夢想、愚蠢的決策、苦苦的勸阻、一意孤行、胡亂行軍,直達現在的土木大敗後的南遷建議。
於謙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的發生,但他無能為力,他也曾陷入極端的痛苦,兵部尚書鄺埜是一個好上司,好領導,他給了自己很多幫助,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那個犧牲在遠征途中的命運可能本來應該屬於自己。
不要再悲痛下去,是應該做點什麼的時候了。
\"建議南遷之人,該殺! 皇上 ,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遷都,大事必然不可挽回!難道諸位忘了宋朝南渡的事情嗎?此人就是於謙這時正大聲怒吼著說道他的建議。
於謙站出來絕不是偶然。作為兵部侍郎,在兵部尚書鄺大人土木之地殉國後,他就相當於是大明的“國防部長”,自然有責任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與其他的大臣不一樣,於謙從來沒有想過要逃跑。
頓時之間南遷和於謙派展開了朝堂爭論。整個朝堂頓時顯得鬧哄哄的,過了好久大家似乎才想起上麵還有個皇上啊,頓時全部安靜下來,抬著頭望向上麵的皇帝天君筒靴。
還沒等這夥人說完就跳出一人了,這還爭論開了啊,看著這一幕天君一言不發,現在群臣終於停下來了,主位上的天君臉色頓時晴轉暴雨,淡淡的說了一句,“來人啊,給這些南遷的膽小鬼拔去官服,以後永不錄用,國家危難時刻,一心想著逃跑,不思抵抗敵寇,隻顧自身安危這與背叛有什麼區別?朕要這種臣子何用”。天君站起身來,對著下方全是吃驚樣子的群臣說道。
“朕,是不會走的,天子守國門,這一條祖宗的遺訓朕是不會忘記的。朕要為那死去的二十萬大軍報仇。一定要,血債血還”。說道最後天君幾乎是狂怒這後出來的。
接著這一爭論,天君直截了當的告知了所有在場德大臣,自己那堅定的立場。
“原來皇上對瓦剌人的恨,已經達到了如此境地啊”,一幫子文臣武將頓時有了主意。附和天君想法的大臣,現在也就是全部大臣了,一個個跪倒在地,大聲呼喝著:“誓死保衛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