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急忙出來說道:“是,皇上”。
就這樣天君的第二場朝會就這麼在天君的一聲吼中結束了。不過話說群臣到底為何如此痛恨王振呢,王振禍國殃民是一個重要的一點,其實還有個小小的另外兩點。
朝廷精英和多年積累就這麼毀在一個小人的手中,就在二十多年前,大明帝國還曾經橫掃天下,勢不可擋,之後仁宣之治,天下太平,如此強大之帝國,居然葬送在一個死太監的手裏。誰能咽得下這口氣!
當然了,在士大夫們心中還有一個痛恨王振的理由就是出身。
士大夫們發奮讀書,寒窗十年,經過幾十場考試,三場大考,淘汰無數的才子同仁,才換來了頭上烏紗和手中權印。實在不容易啊。
可是王振這個死太監,學問有限,不成器的學官,能力不足,土木堡就是明證、身體殘疾,職業限製、道德敗壞,貪汙受賄,卻能夠一下子獨掌大權,號令天下!
死太監,你憑什麼!
這就是太監的問題了,以後終究是會爆發出來的。
後殿之中,坐在椅子上的天君說道:“於愛卿,坐。私下見麵你我君臣都放鬆點”。身為皇帝的天君雖然客氣,但是於謙也很懂規矩,直到天君坐了下來之後,他才半邊屁股坐在了椅子沿上。
“於愛卿,現在的決策是怎麼樣的,朕這裏也有些想法,你先說說看”。天君說道。
於謙小心的說道,畢竟皇帝自從回來後所表現出的強悍可是很嚇人的,:“皇上,目前微臣的決策分為以下幾點:\"自即日起,奉命征調如下部隊赴京守衛:
1、準備操軍。包括兩京備操軍、河南備操軍
2、準備倭軍。包括南京備倭軍、山東備倭軍
3、準備運糧軍。包括江北所有運糧軍
4、寧陽侯陳懋所部浙軍,戰力強悍。
各軍接到命令後,立刻出發,並按時趕到京城布防,如有違抗,軍令必斬!\"。以上部隊共計十餘萬人,可以看到,這些部隊並非主力,大多是預備役或是後勤部隊。主力部隊去了哪裏?全埋在土木堡了。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最精銳的京城三大營以及京城附近的主力部隊已經全軍覆沒,剩下的寥寥無幾,要想保衛京城,隻能靠這些預備役和後勤部隊了。
“好,很好,你沒有想著去招征民兵,說明已經是想到了一定的深度啊”。天君若有所思的說道。
如果去征兵,征募民夫,那可就是下下之策了。此時的京城人心惶惶,如果再征兵的話,保不準老百姓全都跑完了,就留下天君這個光杆司令那就真的是一片亡國之像了。
更麻煩的是,新征的士卒都需要訓練,而現在哪還有足夠時間來完成新部隊的訓練。
“目前也就隻有做到這些再慢慢來了,可是於愛卿你有沒有想過糧食問題,這些時間朕可是一直在想啊,雖然目前京城內的糧食還充足,但要是被長期圍困,這個算盤就不好打了”。天君有些擔憂的說道。
“皇上關於這一點,臣其實是有想過的。就離京城不遠的通州,有著倉米數百萬。這麼多的糧食足夠我們京城的人吃一年了。問題就是通州它和京城還是有著相當一段距離,通州糧倉裏的糧食雖然很多,卻很難運進到京城來啊,目前我們嚴重的軍力不足不可能再加派軍力專門護糧。
也先的騎兵部隊已經在京城關外附近了,而運輸卻需要很長時間,沒準在運輸過程中,對方的騎兵已經攻了進來,一旦也先軍隊突破紫荊關,通州指日可下。而那些糧食自然就成了也先的軍糧,所以要運輸糧食,就必須派出軍隊護衛。
可現在這個局勢,保衛京城的軍力都不足,哪還有多餘的人去護衛糧食呢”?
於謙說出了目前他遇到的最大難題。天君也是一陣沉思而後說道。
“大軍不能運糧,安排民工安全又完全沒有保障,說不定還沒走到一半,就被也先給劫了。唉,對了於愛卿能不能讓受招進京的軍隊都繞道通州自行運帶糧食,而後進京呢,再雖說這樣毫些時間,可是總算解決了這一問題啊,這可是朕想了好久才想出來的”。天君笑嗬嗬的說道。
“皇上,你這個想法……可行啊,哈哈果然是天佑我大明啊”。稍微一想,於謙明白過來後好像有些不能自控了,也是,想了這麼久都想不到的辦法,結果皇上就給馬上解決了,能不欣喜若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