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論功行賞(2 / 2)

……

“皇上京城的數日激戰,雖然我大明守備部隊傷亡慘重,僅陣亡將士有達到了五萬餘人,不過此時,京城則是人聲沸騰,百姓個個歡欣鼓舞,家家張燈結彩。還請皇上降職賜恩,以告慰陣亡的將士的在天之靈”。第二天一早的早朝之上,一心想要為那些死去的將士討要些功績證明的兵部尚書於謙站出來首先說道。

“準,具體賞賜讓朕再和戶部商議商議。明日一早定下發旨意”。天君頓了下,淡淡的說道。一邊卻是沉思到這小兵問題,衝在最前麵的是小兵,死的最快的也是小兵,按理來說,這沒有小兵的敢於犧牲就沒有戰爭的勝利。

可是就是這樣天君也是不能隨便下發旨意獎賞小兵的,得搞心理平衡,這小兵賞的太高了,將官怎麼還怎麼賞啊。

要知道這終明一朝,這軍人職業可一直都是父傳子,子傳孫,世襲的,要是賞賜一個不妥,把這些老家族的搞得覺得這新進的將官家族一下子就憑著些不大的功勞,就越居到他們家族前麵去了,這可就刺激了階級矛盾啊,一不小心是會出事的。

在心裏天君對於士兵的努力到是很肯定,想著現代的獎賞方法去賞賜每一個小兵,可是不行啊,這是大明朝啊,士大夫,世襲家族的時代。隨便個什麼人立個小功勞就是伯爵,侯爵了,世襲家族還混個什麼勁啊。

“好了,眾位愛卿一個個慢慢提,今日早朝,朕與眾卿隻談這京城大捷事件,不過,在談這件事之前,朕要先提下另外一件事。禮部尚書胡瀅何在?”

大臣們一陣輕微的躁動,一個人站了出來正是刑部尚書向著天君再行了個禮低聲說道。:“陛下,禮部尚書現在空缺”。

是啊,好多官員都已經永遠留在了土木堡啊,想到這天君似乎又回到了那個土木之夜。有些傷感的說道:“那就於愛卿吧,議定一份名單上來,對於有功的大臣,朕都不會吝嗇賞賜的,有戰功在,該封什麼的朕決不小氣”。

“臣領旨”,一旁早就站出來的於謙淡然的說道。聽著皇帝這麼發話了,群臣那是沒有一個不興奮的,大大小小都是有功的啊,除去那些開始時主張逃跑的沒做什麼事除外的說。

散朝之後過了許久後,天君看著於謙送過來的名單卻是又犯愁了,不是人數太多不好賞,而是天君看著武將名單再聯想到自土木堡事件後朝堂之上少了一大批大臣,尤其是武將,能說的上話的武將勳貴更是不多了。武將現在勢力低下啊,文臣一下就有越居在武將上頭之勢。

必須想辦法增加武將集團才是。凡事就講究的平衡啊,不平衡終會出事的。不過這兵權天君可不會交給兵部的那些文官,當然也不能交給武將,在自己手上拿著,說出的話那才是有執行力的。

可這要增加武將勳貴也不容易啊,這武將勳貴集團也不是一兩場戰鬥就能靠戰功打出來的,需要多次戰場之功的累加,那樣造就來的武將勳貴才是能夠在朝堂之上硬氣,能說的上話的。

明成祖算是留了不少軍事人才給他的子孫。可是土木堡之變同樣葬送了大明一大批武將勳貴中的精英人物。像英國公張輔,那成國公朱能之類武將勳貴都死了。

現在的朝堂之上,隻是還有些有些看頭的將領罷了,就如那大將石彪,樊忠等等離武將勳貴這還差老遠,說出的話在朝堂之上沒多少信服力的。

能夠製衡文官集團的武將勳貴集團在土木堡之變中損失殆盡,帝國最重要的兵權沒法子隻得先歸文官們管了!等到中央軍從此歸兵部尚書統領,地方軍歸巡撫統領,五軍都督府和總兵日益被邊緣化,到時皇帝和武將不能指揮軍隊。天君還混個鬼啊。大明的武將勳貴集團重建在即啊。

看來戰爭不能避免了,想著入神的天君就這麼坐在椅子上愣起神來。這時門外的小太監進來小聲的對著天君說道:“皇上,皇後來了”。

“哦,快,讓她進來”,想著自己的小皇後,天君又是一心的甜蜜,這些個煩擾事情還是慢慢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