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淚相看是故人 (一)(1 / 2)

吳予誠最終將慶典安排在了宮城附近的鏡湖畔。

鏡湖連著樊江,湖麵寬廣,四周有樓台閣榭、格調高雅的茶坊酒肆,是宛城世家子弟平日裏呼朋引友、最時常出入的場所。

為了製造出與民同樂的氣氛,予誠讓府尹將鏡湖周圍比較有名氣的酒家掌櫃召集起來,吩咐他們各自備下遊湖畫舫,泊於湖中,再在畫舫裏安置下酒案坐席,供遊人飲宴使用。

吳予誠做事一向細致縝密,思量著雖然是以國君之名安排慶典,但酒食遊船皆由商戶自家準備,就算中間出了什麼紕漏,也不至於損了朝廷和陛下的顏麵。

上巳節這日,慕容煜攜近臣官員,登上了鏡湖畔的楠樓。

楠樓原名登峰樓,乃王室敕建,主體采用金絲楠木而築,因而被宛城百姓稱為楠樓。

楠樓倚水而建,分上下三層,每層樓臨水的一麵都有一個向外略微延伸的欄台。從最高一層處望出去,恰能將鏡湖的全景盡收眼底。

慕容煜和阿璃站在三樓的欄台之上。

阿璃今日打扮素淨,青絲間隻挽著隻金絲白玉簪,身上裹著件素色的鬥篷,倚著欄杆,向外望去。

湖麵上大約停了七、八座畫舫,擠滿了遊人。又有三三兩兩的舟艇遊船穿行其中,像是城中富貴人家出遊用的私船,裝扮的金翠華麗,偶有笙歌絲竹之聲由內傳出。

湖岸上已有迎春花開,夾雜於抽芽的柳樹之間,隨風搖曳,彰顯著春意。

侍者上前為慕容煜和阿璃斟酒。

慕容煜執起酒盞,憑欄而立。

第一杯酒,他仰頭一飲而盡。第二杯酒,他抬手緩緩灑入了湖中。

湖麵上掌聲雷動,夾雜著歡呼人聲。

三日前,阿璃帶來的那三百萬兩銀子已由府尹分發至河朔災民手中,一時間,民意沸騰,之前對朝廷的諸多怨言亦有了扭轉之勢。今日燕帝又攜王妃親臨鏡湖,與民同慶佳節,更增加了安撫拉攏降民的效果。

慕容煜穿著身藍色的錦袍,外罩黑貂大氅,氣質尊貴卻不顯得驕奢。他身姿英武地立在欄邊,俯瞰湖麵,引得畫舫中遊人競相擠身探頭,爭相一睹當世戰神、燕國國君的真容。

慕容煜將酒盞遞還給侍者,微笑著看了阿璃一眼。

阿璃早聽予誠講過慶典的步驟,遂執起酒盞,站到慕容煜身側,照他剛才的樣子,先自飲一杯,然後灑酒入湖。

眾人又是一陣歡呼。

慕容煜和阿璃並肩而立,又再飲過一巡酒後,在欄台設下的酒案後坐下。

阿璃握著酒杯,目光越過雕欄,怔然地望著來往的舟艇。

慕容煜留意到阿璃今日似乎有些神情懨懨,開口問道:“阿璃,你在想什麼?”

阿璃收回目光,彎了下嘴角,“沒想什麼。隻是這裏的景致我從小便很熟悉,今日跟你來故地重遊,覺得挺有感觸的。”

她打起精神,抬手指向東麵的一座紅樓,說:“那座紅樓叫望月樓,是宛城有名的酒樓,一般人可是進不去的,官銜超過六品以上的,方才有機會訂到位子。”

“旁邊那處稍矮些的、黑簷白牆的庭院,以前曾是陳國慶陽侯的私宅。慶陽侯是當今陳王的叔祖,為人極好風雅,他這座私宅的後花園,在宛城也是出了名的。他讓工匠按照四季花卉的不同顏色,層層栽種,由紫轉藍、再轉紅,從遠處看去,倒像是雨後的七色彩虹一般,所以宛城百姓都管這園子叫七彩園。我小時候,曾偷偷翻牆去瞧過一次,果真好看的很。”

那時她剛剛習武,翻牆的功夫並不比仲奕好很多,隻能踩著他肩膀才能勉強夠著牆頭……

慕容煜聽阿璃娓娓講述著宛城舊事,眸光漸漸深邃起來。

阿璃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中斷了講述,低聲道:“你盯著我幹嘛?”

慕容煜垂目喝了口酒,緩緩說:“我在想,若是我能早一點遇見你,該有多好。”

他的視線掃過樓外的景色,繼續道:“如果你我相識於少年、結伴出遊,我便能陪你做許多的事,擁有許多共同的回憶。逛酒樓也好,翻牆也好,你回想起這些往事的時候,都有我的影子在裏麵。”

他頓了頓,望著阿璃,“我甚至想過……要是小時候,王兄也送我去陳國做質子,我是不是就能早一步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