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野菜莫亂吃
健康生活
作者:葉捷思
四月陽春天,風和日麗,又逢清明,正是踏青、祭掃的好時機。人們可以借著這個機會,到遠郊呼吸呼吸新鮮空氣,順便還能挖點野菜,享受一下“野”味。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野菜皆可入口。那麼,吃野菜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1.路邊的野菜莫亂采。采野菜要選對地方,不要選公園、路邊或者汙水旁的野花,因為這些地方的野菜被汙染的可能性大,吃後會影響人體健康。建議:采野菜要遠離廠礦附近、耕地旁、果樹下、馬路邊,最好能去樹林裏采集,這樣才能盡可能吃到沒汙染的野菜。
除了因生長環境被汙染的野菜,還有些野菜本身也有潛在的毒性,如處理方法不當容易造成中毒。對野菜種類不熟的人們,不認識的野菜不要采挖或食用,最好去超市或商場裏購買,比較有保障。
2.野菜怎麼吃才健康。最好采用蒸、做湯或做餡等方法食用。因為野菜所含草酸比較大,它被吸收後會與血液中的鈣結合形成草酸鈣,可能沉著於泌尿係統及膽道,引起腎結石和膽結石。這樣的野菜最好在沸水中燙一會兒再食用。許多野菜,如山蒜有微毒,采挖回來後要在水裏浸泡兩個小時以上再食用,以免中毒。
3.做好的野菜及時吃。天氣日漸回暖,病毒、細菌開始活動頻繁,故清明前後的飲食也應當慎重,特別是食用野菜,最好盡時食用。如果野菜放久了,維生素會大大流失,同時能形成亞硝酸鹽,它對人體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物質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4.小心野菜也致過敏。並非什麼野菜都可以食用。從營養學角度上說,大部分野菜的維生素含量都比一般蔬菜高,含有胡蘿卜素、維生素A等,同時野菜的膳食纖維含量也比普通蔬菜豐富。但是有些野菜也會給我們帶來麻煩,可導致人體過敏,所以要慎食。如槐花,吃後皮膚在太陽下暴露,極易誘發日光性皮炎。
5.野菜並非越苦越清火。不少的市民覺得苦能清火,越苦的野菜清火的作用越大,故比較青睞苦味野菜。營養專家表示,這個想法是錯誤的,雖然苦味野菜具有性涼的特點,從中醫上說是具有清火、解毒、涼血的作用,但是多食傷害脾胃,影響代謝,建議苦菜生吃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