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誰讓我的青春熱淚盈眶(1 / 1)

記得那天近代史課上,老師強製性得逼著一個係300多個人看了一個片子《建黨偉業》,隻能說是“逼著”了吧,畢竟中途三分之一的同學都在低頭“忙”自己的事,然後在劉燁出現的時候一聲尖叫!在王力宏上鏡的時候,整個教室沸騰了!而在電影到了五四運動的時候,影片中演員們替那些已故的英魂聲嘶力竭得喊叫著,偌大一個教室突然安靜了……

“冤情太深……檢察廳接不了我的狀子……我們是為四萬萬同胞喊冤……”

熱淚突然盈了眶,一切都來得措手不及!

我不想談我有多熱愛黨,更不想瞎扯我有多愛國。說句實話,對黨對國家——我唱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唱過“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在國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我自豪過!在國歌響在異國他鄉的時候,我欣慰過!

在小學作文裏,我就寫過長大要為祖國做貢獻,成為國家棟梁;中學時,思想品德課本上也開始宣揚,要在微不足道的崗位上做出無限的貢獻;上了大學,我還記得幾周前寫入黨申請書,百度,粘貼,複製,但我還是寫了要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想想覺得好奇怪,為什麼目標越來越小?棟梁?崗位貢獻?微薄之力?是我們的謙卑心理在作祟嗎?還是,真的隻是一個不小心將衝刺的姿勢用在了起跑的時候?

一部影片觀完,有些人打著嗬欠,揉著惺忪的睡眼出了教室,有些人似乎也是熱血沸騰,激動得談論著——

“哎呀,那個年代真是一個不能用言語來形容的時代!”一個同學說著,順帶咬了咬牙。

“是啊,我們現在整天都在玩兒手機,那種情懷是離我們十萬八千裏啊!”

“就是,時代不同,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也不同!”

我們似乎都不約而同得將這一切歸罪於時代!

“對啊,我們高中老師是個老教師,他那時就一直跟我們說,現在的大學已經完全不像大學,以前的人去了大學是去搞大學問,而今天呢?他說,他問過他去交大的兒子,上了大學以後幹嘛。他兒子很肯定的說,談戀愛,混日子,找工作!”

“對啊……”

突然就無話了,隻能應和一聲。關於這個話題一時都談不下去了,畢竟我們都是那個在大學裏忘了搞學問的人!

回去後閨蜜說我沒出息,看這種片子都能哭得稀裏嘩啦!?突然覺得好笑,我就隻能在看泡菜劇的時候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嗎?

我說,“那是一個讓人熱淚盈眶的年代!”

“啥?是熱情澎湃好嗎?用錯詞了!”她立馬否定我。

我用錯詞了嗎?

“我們這周末一起把這個片子完整的看一遍吧?”我問。

“好啊!”閨蜜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你負責下載,畢竟帶了電腦的人比我高端很多,ok?”我隻是順便說了一句……

“你不能下載嗎?手機也可以,這個很費流量的。”我輕笑了一聲,不過可以理解,我們是沒有寬帶的群學生啊!但是,這也要推辭一下嗎?剛剛還熱血沸騰的身心頓時涼了一截……

那個奔走呼號,群情激昂的鏡頭似乎還真隻是個鏡頭!轉眼間,一切又寂靜的可怕!

午休的時候,收到了班長的短信,“下午誌願活動,必須到!”看著他極盡囂張之能勢的幾個字,想到他平時開會時手叉著腰,頭搖來搖去還不停的在教室走道裏來回轉悠的姿態突然覺得好笑,腦子裏出現了一個圓圓鼓鼓的小醜……剛開學,為了當個班委,一度覺得以前的同學關係怎麼那麼冷淡,瞧瞧大學同學多熱情!漸漸的,發現,在路上碰到,自己的笑臉都換不來一句“你好”!

記得上次開會的時候,翹著二郎腿坐在會議桌那頭的老教授還說呢,“中國的學生就這點兒不行,官僚思想根深蒂固,不恥下問這個詞本來是我們國家的詞,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中國的學生就不會問問題……”。記得他說完,很快就有一個同學舉手提問,“老師也覺得中國的教育讓學生不會提問了嗎?”

…………

後來說了什麼,記不清了,隻是記得老教授說了一番他出國考察的所見所聞,說出了中式教育的諸多弊端,無非是被嚼爛了的說辭……

值得一提的是,老教授最後說,“我們並不是貶低中式教育,隻是中式教育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然後,掌聲雷動,然後,會議結束了。我們還都做了會議筆記,我記了老教授的一句話,“要珍惜啊,孩子們”。

我是確實不知道,我們好端端開那個會議還有什麼其他意義,弊端,缺點,我也會找??????至於“教育”,我們好像很樂意談到這兩個字,卻從來不提怎麼自我教育!會議上還提到了青春,這兩個字還真滑稽,說了什麼也記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