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廣宗托孤(1 / 2)

“爹爹,女兒不怕。”這時候張寧突然衝了進來,看樣子剛才是偷聽到了我們的談話。

“寧兒......”張角想要說些什麼,但話到口邊,發出的隻有哽咽之聲。

“爹爹,多少手足已戰死沙場,所為不正是推翻無道,還天下太平麼?將軍所言固能讓我等苟且餘生,但如此怎對得起死去的勇士還有二叔?寧兒雖一介女流,也知大丈夫生於世間,當有所為有所不為。若此時棄徒眾於不顧而求自保,豈不令人恥笑?”張寧一幅正義淩然的樣子,好像隨時準備英勇就義似的。當真巾幗不讓須眉。聽她這話意思已經認定張角能聽我的話?還是張角之前早就有了退隱的想法?

在前世時,我對張寧倒是沒有什麼聽聞,隻是在群英遊戲裏見到過這個名字。不想竟也是個剛烈女子。更難得的是,如此小年紀,竟有如此見識。

聽女兒這麼說,張角臉上表情瞬息萬變,似苦笑?似自嘲?有似欣慰。

“寧兒,爹和你二叔三叔反抗朝廷,早就想到了會有今日。既然天不佑我,亡我黃巾,我又怎能苟且世間,又怎能背叛戰死的兄弟和你二叔?但爹所慮,你年齡還小,我命在旦夕,固死不足惜。若連你也一同遭罪,我死不瞑目矣。原本爹還想帶你歸隱山林,遠離征伐,現在......”

“爹若欲歸隱,女兒請就死,以慰死難將士。”張角還沒說完,張寧就立馬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聽爹說完,萬千徒眾跟隨於我,欲謀太平,爹自不忍棄之。現今爹欲把你托付這位將軍,以絕後顧之憂。爹本已身體羸弱,病痛纏身,若你得有歸宿,爹也可放心去了。”雖然張角說這話臉上是帶著欣慰的笑容,但說出的話卻讓人暗自神傷。親情,自古以來都不曾有過沒落。父母對自己兒女的關懷,古今如一。

作為當事人的我,聽到張角的話不禁一愣。把張寧托付給我?第一次見麵就這麼信任我?難道是病急亂投醫?我剛要詢問,張角似是看出了我的意思。先我一步說道:“將軍保全舍弟屍首,大恩尚未相報,今便讓小女追隨左右,為奴為婢,以報大恩。還望將軍見憐,勿要推卻。也算了了我的一樁心事。”

聽了張角的話,張寧出奇的沒有出言反對,而是低頭似是沉思。

“天師言重了。隻是天師真的不願離去?如今黃埔嵩將軍正在敢來廣宗途中,不日將至,待大軍圍定,屆時恐怕想離開也不能了。”我嘴上雖然說著勸張角的話,心裏卻是思緒萬千。不得不說,看到張寧第一眼時,我就有點動心。我隻是個正常人,也不是大聖人柳下惠,看到如此美女沒有點想法才不正常,試想一下幾年以後,她得出落成什麼模樣?這樣的氣氛下,父女生離死別,我還能有此想法,弱弱鄙視了下自己。不過不得不說,張角這也是在求我,求我帶走她的女兒。說是讓張寧為奴為婢,何嚐又不是為了保全張寧性命?想要張寧逃離此難,他隻能選擇如此。

“將軍不必再勸,本師主意已定。不知將軍能否答應我,帶寧兒離開此地?”

“趙某自是義不容辭,但不知令愛願不願意離開?”張寧沒有出言反對,也沒有立刻答應,聽了張角剛才的話便低頭沉思。我此時拿不定她是不是願意跟我走呢。

“爹爹,女兒願意追隨將軍離去。”張寧說這話時,聲音輕不可聞。表情似是做了多大決斷。“女兒知道爹不忍心讓女兒赴難,女兒答應爹,日後定好好服侍趙將軍,以報答將軍的恩情。”

“如此爹便放心了。”張角如釋重負,表情也輕鬆了許多。

我還想說點什麼,但張角卻把話說死了:“如今我兄弟欲固守廣宗,以不負眾將士,若天意不在角,角願隨眾兄弟共赴難,以不負亡去的將士。將軍好意,本師心領了。如今,舍弟屍首已經歸還,將軍還是速速離去吧。”張角雖是跟我說話,可眼睛卻盯著張寧。眼眶濕潤,毫無精光。“寧兒,你自幼聰慧,遇事多有主見。能知曉大義,爹深感欣慰。今隨將軍離去,讓爹得免心事,亦是盡孝,萬不可自責。日後好生伺候將軍,也算替你二叔報恩了。切記。”

“女兒明白。爹爹請放心。”張寧已是泣不成聲。聰明如她,怎能不知張角是在囑咐後事。此一別,真正是生離死別。正如張角所說,張寧能逃離此難,了了他的心事,也算張寧對張角盡的孝道了吧。話雖如此,眼看著父親赴難而無能為力,換做誰都會傷感,更何況張寧隻是個十幾歲的小姑娘。

這是又闖進來一個人,來人正是張梁。進來便大喊:“大哥,怎能把寧兒交給個外人?漢朝官吏,豈非一丘之貉?莫不是他貪戀寧兒生的貌美,故而答應......”

“三弟,住口。”張角喝止了張梁,聲音竟如此嚴厲,此時方能顯露出名赫一時大賢良師的氣派。張梁聽到張角的語氣,知道他真生氣了,才想到自己剛才說話卻是有欠考慮,張角又怎能沒想到這一層,不過此時若不讓我帶張寧走,張寧隻能隨他們去死。張角別無選擇,隻能選擇相信我,相信我不是那種卑鄙小人。至於以後跟張寧怎麼發展,就不是現在他能掌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