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北縣實驗高中的選址產生了分歧。
本來決定建在臨北縣南環,南環裏倒是很多的土地,但是臨北縣南環是工業區,按照要求不適合建設學校。
由於交通擁堵的因素在城區建設學校更不適合。
權衡幾個外環,最終選擇隻能建在臨北縣東環。建在東環確實很好,交通也發達,沒有大型的企業,但是有個問題,需要占用一個村的耕地和一些群眾房屋。
時至今天,臨北縣實驗高中的清場工作已經進行完畢,土地上生長著的小麥已經被推土機推掉,按照市價已經賠付。但是對東關街部分民居進行拆除的時候,出現了問題。
三關四橋是臨北縣的城中村。東關街是“三關”之一,屬於人員混雜的七個村莊。
問題出現在東關街五戶居民身上,這五戶的房屋由於曆史原因沒有規劃在村中心居住,而是在村北的耕地上建造的房屋。按照學校圖紙和規劃的麵積,必須拆除,總不能把他們圍在學校裏吧,學校操場上矗立著五座房子,太搞笑了。
經過做工作,其中一戶由於已經搬進了城裏,老家的房屋已經屋漏牆倒,早想賣掉了,對賠付六萬元並沒有意見。
隻要不是很豪華的,六萬元再建造一處宅院根本沒問題。
主要是剩下的四戶成了攔路虎,對六萬的賠付很有意見,因為拆了他們的房屋,他們就沒有地住了。鑒於此,縣裏做出了讓步,計劃按一個月200元的租房費付給他們半年的租房費。
這四戶,說是四戶,其實就是一家人,是弟兄們三個,老大叫齊東海,老二叫齊東江,老三叫齊東橋。一人一戶,三戶挨著,其中最後一戶是齊家三兄弟的母親居住。
在傳統社會中,尤其是在宗法社會中,大家都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所以生孩子越多越好。養孩子別說苦,等打架的時候優勢就出現了。等父母老了優勢就出現了。一個兄弟三個幫,親兄弟上陣,誰能抵的住。按臨北縣的俗語就是“兄弟多,是一窩、兄弟少,是根草。”
現在土地清場已經完畢,就是這幾戶人家攔住了工程的進程,這可難住縣裏的重要領導,其中最焦慮的就是鄧麗芝縣長。
陳誠當她的秘書,這些事已經發覺了,因為她的辦公室有時竟然還有煙蒂!
剛開始開發這塊地,縣裏和城關鎮政府將工程發包給了忠坤開發公司,忠坤開發公司在前期開發的時候,忘了提前做齊家的工作。後來再做工作已經晚了。
齊家三兄弟的意思是,城裏給弄三棟樓房,然後讓他母親吃上低保。三棟房當時的價格將近六十萬,這簡直是獅子大開口,滿足不了要求,齊家三兄弟死活不拆,後來開發公司開著一輛鏟車和一輛挖掘機進行強拆。但是齊家大兒子齊東海帶著菜刀和斧頭一個筋鬥就跳上了挖掘機,差點砍傷駕駛員,後來被村支書勸了下來,就這樣的村民誰能處理?
老二更狠,他抱著汽油桶就上了房頂,立即澆身上!老三從不知從哪裏借了一台大個的攝像機在錄著,誰要是強拆,馬上就錄,馬上越級上訪。
最終,開發公司將難題拋給了縣委縣政府,每天找縣領導解決辦法,總不能導致人命事故。為此事,縣委書記段玉林也多次在縣委會上發急,但是發急有什麼辦法,也不能涉及人命強拆啊!重新選址吧,已經開始動工了,另外重新選址是不是顯得縣裏領導太無能了,連四戶人的工作都做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