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王加嶺(1 / 2)

王加嶺聽說還有自選項目,於是看了看表,當時的時間就十一點多一分,他嗬嗬一笑,有點詫異地問道:

“什麼自選項目?”

“我縣今年新建的一所高中,就是臨北實驗高中,在東環,如果你有興趣有時間的話,去考察指導一下?您看行不行?”鄧麗芝微笑地問道。

王加嶺一聽,很高興,要知道,他的嶽父原來就是泰陽區教育局局長,當初,要不是他的嶽父,他還沒有今天,所以,他對教育十分的敏感,有十足的興趣。

這裏還有一段故事。

王加嶺是莒陽市泰陽區大王莊鄉甘蘆村人,他的命運很曲折,吃了很多的苦。在王加嶺五歲的時候,他大姐十五,二姐八歲多點,二弟弟三歲不到,他的生父就死了,死的讓人唏噓。

王加嶺記得,他生父死的那天,是快要過年了,那一年的冬天不同尋常的寒冷。由於是公社分糧食靠掙工分,他家四個孩子,其中有三個嗷嗷待哺,老大是閨女,才十六歲,掙工分也掙不了多少,有時一天掙一個工分都難,小女娃根本不出活!所以一年到頭,分到家裏的糧食微乎其微,根本無法滿足一家六口的食量,打一次“疙瘩湯”都是孩子喝稠的,大人喝稀的,別說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了,幾乎是一天就吃一頓飯。

馬上過年了,孩子一個個的盼望過年,可是那條件,過個年也是吃苦。王加嶺的生父感覺這樣過年也不是辦法,怎麼地也得弄點吃的啊,“年三十”別說吃餃子了,最起碼能吃三頓飯就行了。

在大年二十九下午,王加嶺的生父尋摸弄點吃的好讓孩子過一個“吃飽的大年三十”,想前想後,到底去哪裏找點吃的呢,最終他想起了他們村前的那條莒河,由於那年的冬天比較寒冷,莒河已經上凍了,他考慮是不是打打莒河的主意,最終,他決定從莒河裏鑿個洞,從裏麵弄點魚出來,往年天氣正常的時候,莒河裏不上凍,可以用縫紉針彎個溝釣些黃鱔,鯽魚,一天能釣上來一兩條,但是那年卻上了凍。

於是王加嶺的生父想了一個辦法,把家裏的大窗戶上的窗紗弄來下來,用鐵絲弄了一個簡單的漁網。考慮在冰上鑿個洞,在漁網上撒一些麥皮引誘魚,然後塞進冰洞裏,等一會就提上來,感覺應該能逮住幾條魚。

在下午三四點左右,王加嶺的生父就帶著這個自製的網去了莒河,本來想帶著孩子去,但是河道裏太冷,王加嶺的母親不讓去,他生父隻能自己去。

誰知道,這一去,就是陰陽兩隔了。

他開始在河岸邊砸個冰洞網魚,但是網根本沉不下去,後來他決定向裏走,但是害怕冰裂陷入河裏,於是就用大石頭用力的砸冰實驗載重,用大石頭實驗後,發現確實沒有問題之後,於是他往河中央走了大約十五步,河岸十五步,水深基本就兩米多了。他生父趴在一條編織袋上,用斧子一點點的鑿冰,鑿出來一個冰窟窿好下網。

冰窟窿鑿好後,他下了網,等待著魚兒上網的時,他還卷了一根自卷煙。那根自卷煙還沒抽完,他感覺到手裏的鐵絲動了,他馬上抓住往上提,感覺還真是一條大魚,能感覺到魚在水裏瘋狂地掙紮擺脫,王加嶺的生父一震狂喜,於是用力的提鐵絲,也許是太興奮了,也許是一直趴在冰麵上,融化了冰,也許是魚的勁太大了。

在他用力的時候,冰麵裂了,“跨擦一聲,他身下的河冰全部陷落了,他的身體也跟著進了紮涼紮涼的冰水裏,他馬上用手按住旁邊的冰往岸上刨,但是碎掉冰的邊緣已經撐不住他的重量,摁一塊,碎一塊,這個時候,他的腿幾乎不聽使喚了,太冷了。

而且更可巧的是,他手裏原來握著的鐵絲掛住了他的褲腿子,鐵絲的那端還有一條魚在掙紮要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