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巴夫
授獎辭
東巴夫小說敘述的靈動與飽滿,氣韻的豐沛與沉穩,結構的新穎與開拓,語言的節製與自然,為其寫作的拓展積蓄了動能。作為一名80後年輕寫作者,他獨特的園藝學背景,以及故鄉玉龍雪山腹地的生活經驗,為其小說的異質化,開辟了另一條語言的特殊通道,他在磨礪手中筆的同時,更注重磨練自己的內心。其作品因此獲得了別具一格的衝擊力。
入選詩人:
答辭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上台發言。我有點惶恐。
我想簡短地談論一下我的兩位寫作老師。第一個老師是福樓拜,他教會了我小說應該怎麼寫。福樓拜沒有像指導莫泊桑那樣親手指導我該怎麼寫小說,但他的存世的六七本書卻傳授我他的秘密武器。就一點——用精雕細琢,絞盡腦汁,用滿懷激情和足夠的耐性,把作品中的每一個場景和細節描寫,推向極致。我的第二個老師是福克納。他教會了我小說應該寫些什麼。一個小說作品,它的靈魂是人物,所有的語言、行動,所有的細枝末節,都應該圍繞著人物來活動。福克納的小說就告訴我這一點,寫人物自然沒錯,但不是寫一個孤立的人物,世界上沒有徹底孤立的人,你要寫一個家庭,寫一個家族,他們的命運,他們的歸宿。
我的處女作發表在《滇池》上。在這個叫《失落的村莊》的小說發表前,我寫了五年小說,卻一個字都沒發出來。滇池給了我機會,就像一個人被困在黑暗的洞穴中,他隻能借著一線微光活著,這時從洞口落下一根細繩,我適時地抓住了這根細繩,慢悠悠地往洞口爬去。我總歸要跑到世界中去的,這點我一直堅信,這根繩給了我這樣的機會。
我要謝謝滇池雜誌,滇池雜誌社的所有編輯老師,謝謝你們的抬愛和鼓勵。謝謝雲南大地我的肝膽相照的兄弟姐妹,我們依然在一起。謝謝我的責編段愛鬆,三年了,辛苦了。
還是那句話,我的最滿意的最新的作品,我會首先投給滇池雜誌。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