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栗子雞蛋(1 / 2)

時至傍晚,思智與普善大師亭中正身而坐,宗慧大和尚去了柴房續水。

隻聽思智師太繼續說道,“七日之後,眾陰魂怨氣盡散,十位閻羅天子及諦聽聖君派手下鬼差分別押解而去,或賞或罰各自執司。佛法度化陰魂的第二日陰山之上便有三顆靈珠出現。

因兩位菩薩佛法高深,剩下五日內陰山靈珠的特殊功效也隻算是輔助了兩位菩薩二三,所以靈族並未沾染太多陰厲之氣。

臨送貧尼出得地府重回人間時,鬼王菩薩便將這陰山靈珠贈與貧尼。兩位菩薩可憐白蛟生就半龍之體可偏偏帶有怪疾,惹得其父母犯下大禍而雙雙斃命。於是施法引來其父母魂魄得以重聚。

二蛟魂魄懇求兩位菩薩救治其子。地藏王菩薩感念其骨肉情深。借來我手中一顆陰山靈珠,度入其手中摩尼寶珠一些玄妙法力,然後攝入白蛟體內,又施法將其體內所剩先天陽火引入珠內形成假丹,一來解了白蛟怪疾,二來白蛟得假丹日後修行卻也多了一份助力。二蛟大驚佛法無邊,更立誓待受完地獄刑罰之後皈依佛門,拜入地藏王坐下一心修行。”

思智原本還想說地藏王菩薩因借她一顆陰山靈珠,應諾說她日後將有大劫,到時會助她得劫後金身以做回報。想來菩薩不會戲言,而出家人對生死早已看破,而且可有劫後金身之機也是喜大於憂的。

當時見菩薩沒再說便也沒細問。此間稍作思量,一是想此事本就喜憂參半,二是不免有過多炫耀之嫌,隱隱還有不可說的天機之事,便略過沒再提及。

喝下半杯涼茶後接著又說道。“臨送貧尼返回人世之時鬼王菩薩又指向身邊的頭陀說道,不仁和尚本是其分身,日後再入輪回抑或與貧尼有師徒之緣,讓我稍帶照顧一二。”

話至此普善上人麵現驚異向思智投向詢問的目光道,“依師妹所言,難道那柳家女娃便是……?”

思智微笑道“當年鬼王菩薩將不仁和尚的法骨化作舍利寶珠送於貧尼,一可有助貧尼修行,二是待其分身轉世過了隔陰之謎,記起前世,再方便轉贈。今日見那柳家的姑娘,舍利寶珠認主異動,辨得那娃娃身上有鬼王菩薩的氣息。貧尼就斷定是那頭陀再次轉世不假了,不想那頭陀今世卻轉世為一個女子。”

思智所不知的是不仁頭陀當時因相貌醜陋凶惡,雲遊之時常常被誤認為惡人避而遠之。人間不似地獄地獄中以憤怒相示之卻容易讓惡鬼信服,而人事複雜,生就一副好皮囊確是會省掉不少力氣,於是再次轉世便決定做個麵善女子。

思智接著道,“如今柳家女娃年紀尚小,待長大一些再將這金身舍利歸還與她,也便不辜負了鬼王菩薩的囑托了。”

普善大師不禁感慨到“不想師妹有如此際遇,當真是可喜啊。”

思智謙道,“你我佛家之人,於累世修行來說這些際遇也隻不過是滄海一粟,稍有造化著皆可遇上一二。然盛世布道,亂世濟民,菩薩分身轉世應在此時卻不知於蒼生來說是吉是凶?”

普善大師笑道,“起浮跌落皆有定數,皆興衰榮辱是修行。出家如是,世俗莫不如是啊。不論布道或是濟民既然菩薩分身轉世到此也自有其用意,想來就不必深究了。”

思智點頭應是。之後兩人又談論許久佛法及修行的事。

時近黃昏,水涼茶淡思智便起身告辭。普善及宗慧起身送往山門,路過偏殿前的一塊菜地前,見正往菜田裏尿尿的宗林,宗林正好回身也看見了三人,其中有自己姐姐的師父,羞得連忙提上褲子就往自己睡房跑去,三人見狀都笑出聲來。閑聊中便送思智師太出了山門。

見思智架起遁光去了玉泉寺,普善眉頭微微一皺隨即舒展,心道“話能勸人不勸己啊,但願菩薩轉世隻是為了布道而來吧。亂世濟民的話受疾苦的又是黎民百姓了……”搖頭一笑輕歎一聲轉身回了寺中。

思智師太與普善上人談論鬼王菩薩分身轉世之時宗慧大和尚剛好去柴房燒水續茶,因此隻知柳慧心記名入了思智師太門下,卻不知其真正身份,更也不明普善師叔為何皺眉而後搖頭一笑輕歎歸寺了。隻當是感慨師太際遇非凡或者其他了,沒做多想便回了寺中。

身後主寺鍾聲悠然飄來,晨鍾暮鼓,名山古刹好一副佛家山水圖卷。卻有一抹殘陽如血看上去有些刺眼。

————————————————

玉霞山下,軒堂之外,一群小和尚三三兩兩向從學堂出來,各自走向自己所在寺院。混在其中的幾個俗家子弟也下山回家。

此時一個農家打扮的女娃手裏拿著一個包裹,從學堂跑出攔住三個無精打采的小和尚。

小女孩說道,“小林,娘在山下打了新鮮的板栗讓我給師父送去,你要不要一起去啊?”

其中一個小和尚說道,“二姐,我還是不去了吧,昨日師兄又帶我們去後山采了一天的藥草,今天有些累了,想回寺先休息休息呢。”

小女孩聽了說道,“那好吧,原本娘說家裏母雞下了幾個沒抱窩的雞蛋,讓你陪我給師傅送了板栗後下山去吃,既然你要回去休息那幾個雞蛋可就全歸我了哦。”說完轉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