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著書立作(2 / 2)

他有點太高看了自己,也太小看人皇和諸聖的威嚴了,如此一鬧,完全沒有他想象的效果,隻是顯得幼稚和可笑。饒是自己言論如此大逆不道,但區區幾句就能撼動人皇的統治,笑話!

所以,隻要他一消失,種種一切就會被很快淡忘,這也是他沒有離開的原因之一。

“要想借機成為平民、寒門的扛把子,隻這一下可遠遠不夠。”

“不管了,現在隻能我也隻能靜觀其變。”

步青雲現在確實沒有太多的法子,將思維重新拉回了修煉上。

“三十六計,兵書!充滿殺伐,與武道配合最是相得益彰,聖道其他盡皆都不如。”

三十六計一旦寫出來,步青雲敢肯定自己的實力又能提上一層。其他且不說,三十六計融入他的方圓四相之道當中,就更加詭異莫測,施展起來威力也更加恐怖。

“本草綱目,醫書!醫書一成,便有治愈他人或者自己的能力,可自救,等於有了第二條命,這也很重要。”

誰沒個災,若是有了醫術,便能大大的保證了自己的安危。

步青雲眉頭微微就是一皺,《本草綱目》他也很動心。

“之後就是這資治通鑒了。資治通鑒,史書!聖道上史家的威力一般都極大,到得後麵甚至能操控時間。”

步青雲境界提升的極其的迅速,若是作出史書,在史書無形時間的沉澱作用下,步青雲完全可以想象,即使他修為再迅速,境界也能沉澱下來。

如此對於他,有太大的作用。而世間萬物都是以時間為主線的,以史書為他修為的主線再合適不過。

“晉升入翰林的第一本書,就是這資治通鑒了!”

晉升入翰林的而所作的書極其的重要,所以步青雲很謹慎,做一番分析終於下了定論。

《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曆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此名的。

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因為時空的不同,自十六記當中,步青雲隻能寫到《隋記》。

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步青雲將《資治通鑒》整體想了一遍之後,更加確認自己的想法。在其中囊括了聖道的諸多方麵,而不像《三十六計》或者《本草綱目》一樣,隻局限於一道。

篤篤篤--

就在步青雲準備將腦子之中的《資治通鑒》寫出來的時候,敲門聲響了起來,同時從得外頭傳來客棧夥計的聲音:“客官,外麵有人給您送來了一封信。”

“給我送信,怎麼可能,我現在的身份根本沒有與誰有交接,怎麼會有給我送信?”

步青雲心微微一沉,拿到信拆開一看,赫然上麵寫的是歌詞,而且是前世的歌詞: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隨形無聲又無息出沒在心底。

轉眼吞沒我在寂默裏,我無力抗拒特別是夜裏……

這是前世《我願意》的歌詞!

有人已經認出的我的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