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道經的演變(1 / 2)

鍾聲悠揚,經文縹緲,闡述著五行蘊髒的精微絕倫之處。

在念動間的分神過後,有了光牆的阻隔,莫尋更是全副身心的投入到五行造化經文的參悟之中。

四周五行意誌之力清晰可見,更是凝聚出了符文道蓮,整個空間中,仿佛已經感受不到五行靈氣以外的任何靈氣,整個小秘境道場已經成為了一方五行混沌世界。

莫尋盡心潛修參悟,腦海中之前通過符天聖子令所烙印下的五行意誌種子隱隱欲動,與空氣中彌漫的靈韻互相呼應,有玄妙卻又縹緲如幻的韻味在腦海縈繞,似乎有什麼東西明明就在眼前,卻又恍若海市蜃樓,無跡可尋,觸摸不得。

“果然,領悟意誌之力並非如此簡單,即使在這種環境之下,若無絕頂的契機,抓不住一瞬間的頓悟,不說是五行意誌,就是欲從中參悟一行之力,也絕非易事。”

莫尋沉思。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因為他自身修為境界不足,精神力羸弱,無法捕捉到其中的韻律軌跡,同時也是因為他對於五行之力的理解匱乏,不能洞悉五行的真意。

不過,他也沒有氣餒,這種情況早已是意料之中。

他現在所要做的,並不是參悟五行意誌之力,而是要以《五行造化經》經文引動五行靈蘊,淬煉身軀,蘊五髒,養六腑,再造根基。

同時結合符天所述,參悟五行的奧妙真諦以此來壯大精神力,在修行的同時,推演自身所學的武學功法,以此逐步明悟自己的路,為參悟意誌之力打下根基。

理清思緒,莫尋集中精神,運轉蘊髒篇經文,開始引導五行之力滲透入體內。

據道經所載,人體內五髒對應天地五行,心屬火,肝屬木,肺為金,腎屬水,脾為土。正如同五行相生相克,生生不息,五髒間亦是相輔相成,又與六髒相連,與筋骨皮膜外在身軀互為表裏。

這一境界,便是在引靈境中,對於人體的一次內外兼修,也貼合自然變化,天道輪回之意。而蘊髒篇經文所講述的,便是借助五行生生不息之玄妙,使得五髒六腑通暢,體內氣血之力周而複始,氣息綿長,方能夠真正實現力量孕生綿延不絕。

……

明悟了修煉的方向,莫尋心無旁騖,經文運轉而開,讓得五髒內五彩霞光蓬勃,如同一道五色光輪推動,不斷的磨煉著五髒。

隨後更有紫氣衍生,靈氣氤氳,從六腑間回流不息,滋養著人體中最為脆弱的部位。

此刻莫尋才體會到坤山等人之前所述的凶險之處,道場中的五行之力看似溫和精純無比,但卻是有積累救援的五行靈蘊衍生而來,其中蘊含的能量值身後,超乎他的想象。

而且甫一開始吸收,這些力量便有如找到了決堤缺口的洪水,不斷的洶湧而入,不斷的在體內衝刷洗煉,而而五髒六腑本為人體最為脆弱之處,在這樣無情的磨礪之下,其痛楚實在不可言狀。

若是尋常之人處於這種處境之下,麵對的將是承受不住磅礴五行之力衝刷爆體而亡,亦或無法承受起磨煉而前功盡棄。

但這些對於莫尋來說卻根本不足為懼,不說他在囚島時早已曆經一次蘊髒之險,身體承受能力遠超常人,在加上他體內有衍雲子設下的符文封印,這層封印不僅是對他的一種考驗,是他肉身承受能力的底線所在。

同時這也成為了一層保障,在未能衝破封印之前,再磅礴的靈力對他來說也是無法對身體造成傷害的。

至於其中的痛苦,對於飽受磨難的莫尋來說,根本早已習以為常。

默誦聆聽著經文道音,莫尋很快便依照經文所述將體內五行之力盡數掌控,引導其洗滌五髒六腑凡胎之垢,彌補缺陷,再塑根基。

修行步入正軌,莫尋忘忽了周遭了一切,腦海中唯有經文闡述唱響,道鍾悠悠和鳴。

不知過了多久,莫尋心有所感,似乎五髒六腑內五行之力已經趨向於一種平衡飽和的狀態,似乎隻需在他念動之間,便能引領這股力量,徹底的衝破符文封印,重回蘊髒層次。

就在這時,異變突生

又是一股恢弘宛若天籟的經文道音轟鳴,在莫尋腦海中隆隆作響,說不出的玄與妙。

莫尋驚詫,原來卻是體內《大衍道經》自行運轉,原本蟄伏不動的源力瞬間宛如無數頭蛟龍騰空而起,朝五行靈力撲去,隱隱傳出一絲渴望之意,竟是要將不斷湧入的五行之力吞噬一空。

這有些出乎莫尋的意料,他原本是打算以五行之力淬煉五髒六腑,衝破封印之後,再以大衍道經蘊養,衍化天地玄胎打熬身軀,徹底鞏固修為。

畢竟《大衍道經》才是他主修的功法,卻其玄妙之處與《五行造化經》相比隻強不弱,他自然不會舍本逐末。

但是沒想到《大衍道經》竟會在此時自行運轉,再一次展現出它的不凡。

雖然出乎意料,但莫尋也沒有阻止,他能感覺到這種變化對他來說是好非壞,索性便隨其自然,沉浸入其中,探索其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