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按照自己編寫的備忘錄按下了三千一百二十六個按鈕之後,拉下了啟動核聚變反應堆的手柄。
於是手柄將電信號傳送到了已經準備好啟動的核聚變反應堆的核心當中,現在核聚變反應堆開始慢慢的有了啟動的意思,在核聚變反應堆當中的原料已經開始被加熱加壓。
隨著儀表盤上師叔的不斷增加,無比精密的核聚變反應堆終於成功啟動了,屆時劉飛斷開了小型發動機,將整個地下設施的電路接入了反應堆連接的發動機的輸出電路上,於是整個房間暗了一下之後馬上就恢複了光亮,因為輸出電流更大,所以說燈光反而更亮了一些。微生物熒光燈具的優點也就在這個時候顯現了出來,雖然開關次數不多,但是卻有著非常好的光亮持續性,因為不產生熱,所以說消耗的電能相對較少。光衰弱則是可以看成是接近零,所以說按照劉飛的理論設計,這個再十年之內可以一直亮著,因為裏麵的生物的保質期是十年,過了十年誰也不能保證還有多少發光生物能夠活著。
……
四個核聚變反應堆陸續被啟動之後,大量的電能開始注入應急電池當中,應急電池是近萬塊石墨烯電池,每一塊電池的電容量都超過了500MW·h,想要充滿倒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過現在劉飛有的是空餘的電力,完全可以讓這些電池慢慢的充滿,這些電池將會在核聚變反應堆或者是超級計算機出現故障的時候為實驗室提供電能。
負責駐守和維護地下發電廠的隻有十四個生化人,其中十二個工程師負責四具核反應堆的日常維護,壓水堆的維護自然也是他們的事情了。另外兩個則是負責超級計算機的工作,同時調配電力,在用電高峰期的時候將電池當中的電能釋放出來,在用電低峰期的時候將多餘的電能塞到石墨烯電池當中。
……
走上地麵,劉飛終於再一次感覺到了親吻大地的好處,在地下的感覺總是不好的,因為劉飛擔心什麼時候天花板因為承受的壓強太大突然就崩塌了,到時候自己可是就真正的完蛋了。
……
漢莎集團的大門前,一輛黑色的寶馬停了下來,上麵下來了一個身穿卡其色中長款雙排扣修身風衣、白色過膝長筒高跟鞋,頭戴白色休閑帽、有點略顯賣萌的大框眼鏡的亞裔女子。女子經過一重重安檢設備進入了集團總部,並且正式開始了在漢莎集團的董事長生涯。這位董事長屬於一個不墨守成規的人,在這位的帶領之下,漢莎集團的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峰。(其實這個形象是本逗女神的基本形象,除了沒有穿著長筒高跟鞋外,其他的都是真真的。本逗以本逗最為看重的逗格保證,本逗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的。)
因為在這一段時期當中漢莎集團高速發展,所以這一段時間被稱為“Ginny時代”不過後來當“Ginny”就是楊淩雪的事實被世界所得之之後,這個時間段就被稱為淩雪時代。漢莎航空的人甚至將這個時代跟維多利亞時代相提並論,以為這個時代當中漢莎航空的發展總和甚至比之前幾十年的總和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