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快淄博市生態城市建設的思考(1 / 2)

加快淄博市生態城市建設的思考

東中部經驗

作者:孔傑

【摘 要】 文章分析了淄博市生態城市建設的基礎優勢和麵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加快淄博市生態城市建設的對策建議。要重視保護資源,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治理汙染,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完善生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生態安全屏障。

【關鍵詞】 生態城市;生態環境;城市建設;措施;淄博市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世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生態環境成為人類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淄博市積極推進生態環境改善,生態城市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從汙染圍城中突圍,完成綠色生態建設的華麗轉身,成為淄博市當前亟需解決的一道難題。

一、淄博市生態城市建設的基礎優勢

1、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

淄博市地處魯中山區與華北平原的接合部,是溝通中原地區和山東半島的咽喉要道和山東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同時,淄博市處於連接全省整合港口物流資源、統籌發展陸海物流體係的重要地帶,基礎設施條件較優越,具備較強地承接日韓及環渤海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高端產業轉移的能力,對周邊地市也有較強的輻射功能。此外,淄博市明顯的組群式結構的城市布局優勢,生態上可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

2、良好的經濟基礎

淄博是山東省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經濟發展水平居山東省前列。2014年GDP為4029.8億元,全市地方財政收入達到97.86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完成562.98億元。目前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導,農業以種植業為主體,三產發展水平高。金融保險、工業設計、軟件和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產業結構趨優。由於淄博市經濟發展的長期積累,與魯中地區其它城市相比,其經濟實力和城市商品集散能力均居首位。

3、深厚的文化底蘊

淄博市曆史悠久,是齊文化的發源地,文化底蘊深厚。齊文化在地理環境上是半島型文化;在經濟結構上是農工商一體化的複合式經濟文化;在政治思想領域內是以忠君愛民相統一、禮法結合、義利並重為特色的互補式政治文化。齊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豐富的旅遊資源

淄博市旅遊資源豐富,種類繁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並存。東部臨淄的齊文化旅遊區,全麵展示了中國古車的輝煌曆史和造車技術,西部周村的古商城旅遊區,洋溢著濃厚的古商業氣息,中部淄川是聊齋旅遊區,南部的博山和沂源是自然景觀旅遊區,溶洞資源之豐富在我國北方罕見,北部桓台、高青是湖泊民俗旅遊區等。

二、淄博市生態城市建設麵臨的突出問題

1、資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

由於多年的開采,淄博市賴以發展的重要礦產資源供需缺口越來越大。目前重要礦產資源除鐵礦、石灰岩資源能基本滿足供給外,其他重要礦產的自足率不斷下降,對外依存度不斷升高。水資源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目前,淄博市人均水資源可利用量為232立方米,為全省人均水資源量的67%,不足全國人均的九分之一。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淄博市人均耕地僅有0.74畝,是全省人均耕地麵積最少的城市,土地供需缺口高達1:3以上。

2、汙染嚴重,環保形勢嚴峻

由於生態保護不夠,淄博市地表水資源的主要河流經常斷流,河床內流淌的多為工業汙水和生活汙水,孝婦河、淄河(太河水庫以下)、豬龍河、澇淄河等汙染相當嚴重。水源地上遊及周邊地區存在工業廢水無序排放、礦井開采等,加上超采嚴重、地表蓄水保水能力低及地表水的嚴重汙染,對地下水的質量造成了影響。電力、陶瓷建材、金屬冶煉等行業燃煤產生的煙塵、粉塵、二氧化硫及化工行業排放的廢氣,使環境空氣處於較高汙染水平。

3、產業結構與布局不合理,節能減排壓力大

淄博工業內部結構存在加工利用深度不足,利用率低,產品的附加值含量和技術含量不高等問題。這種產業結構又加劇了資源的短缺,汙染的加劇。工業布局不合理的現象也十分突出。一些粉塵和煙塵排放量大的企業甚至位於城市、居住區或風景區的上風向;各城區都存在著工業用地、商業用地和居住區用地相混雜的現象,導致環境容量降低、環境汙染加重。

4、生態脆弱,係統功能衰退

淄博市是山東省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之一。由於水土大量流失,導致土壤貧瘠,土壤持水力下降,農產品產量下降,也導致了生態環境惡化。淄博市整體綠化麵積少,且綠化中喬、灌、草組合狀況差,綠地景觀以斑塊為主,呈高度破碎的特點。孤島式綠化係統使生態功能降低,植被的生態調節功能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