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用寫作中引用材料摭談(1 / 3)

應用寫作中引用材料摭談

文史縱橫

作者:史為恒

【摘 要】 文章認為,寫文章或公文時如能巧妙地引用有關材料可以使文章生動、出彩。闡述了應用寫作中可引用的材料來源:我國古典文學中的名篇、名句;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民間俗諺;古今事例;綱領性文件、權威工具書、教科書等。

【關鍵詞】 應用寫作;引用材料

現在,有很多單位以應用寫作水平的高低來評價文書人員的工作能力與實績。應用寫作是基層單位文書人員的基本功,是“看家”的本領。但是,在解決了“能寫”、“會寫”的問題之後,如何做到“寫出彩”、“寫得好”,是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總結多年相關工作經驗後認為,文書人員如果在寫作中善於運用“引用”的方法與技巧,就會讓自己的文字增色許多。有人認為,應用寫作的文字產品大多為公文文體,“引用”會使文章風格喪失嚴肅與莊重感,其實不然,如果秘書人員善“引”會“用”,反而會使寫作達到一種出其不意的效果。

善“引”會“用”的前提是要正確認識所要引用的材料。《現代漢語詞典》對作為寫作方法的“引用”作出了定義,即“用別人說過的話(包括文字材料)或做過的事作為根據”,明確指出了“引用”的對象即材料問題,一是話語材料,二是文字材料,三是事例材料。其實,秘書人員在實際寫作中引用材料的類別是非常繁多的,但是,隻要作為引用的對象,都是從以上三種材料中衍生出來的。具體來說,有以下五類:

一、我國古典文學中的名篇、名句

在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名篇、名句浩若煙海,它們像一顆顆璀粲的明珠,點綴著後人的生活,給我們帶來無盡的智慧啟迪。正確對待中國古代文化遺產和外國文化成果,在毛澤東文藝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964年2月,毛澤東同誌在給中央音樂學院學生的一封信上,作出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批示。毛澤東同誌具有豐厚的古代文學知識,他非常善於向古人要學問,把古典文學中的名篇、名句巧妙地化用於自己的寫作、演講中。比如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他就引用了《漢書·司馬遷傳》中《報任少卿書》的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來說明張思德同誌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另外,毛澤東詩詞中對於古典詩詞的引用也比比皆是,像“一唱雄雞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源於唐代詩人李賀的“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詩句,而“我欲因之夢寥廓”則是出自李白的“我欲因之夢吳越”之句。習近平總書記也十分擅長引用古典詩詞中的名章名句:2013年12月26日,他在紀念毛澤東同誌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引用《管子·牧民》中的“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提醒黨員幹部在工作中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到以人為本。2014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學考察時的講話中引用清代著名詩人鄭燮《竹石》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兩句,強調要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不動搖。習近平總書記善於引經據典,生動傳神,寓意深邃,極具啟迪意義。2015年2月,人民日報社遴選出總書記講話和文章中使用頻率高、影響深遠、最能體現他治國理政理念的典故135則,出版了《習近平用典》一書,成為廣大黨員幹部學典、用典的範本。而在最近三年的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也至少16次運用了名章名句來回答記者的提問。“自古有所謂‘為官發財,應當兩道’。既然擔任了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財的念想。我們願意接受全社會、接受媒體的監督。”在2013年記者會,李克強總理語氣堅決,表達了對治理腐敗問題所持的猛藥去屙、壯士斷腕的態度與魄力。在報紙雜誌的新聞、社論、時評、紀實等篇章中,古典詩詞以原字、原句的形式被引用也屢見不鮮,例如2005年6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三版,就有一篇《忽如一夜春風來 台灣流行簡體字》的紀實文章,題目巧妙地化用了唐朝詩人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詩句,反映了台灣民眾廣泛使用漢語簡體字的現實情況。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引用古典文獻、詩詞、曲賦中的名句,在當今的應用寫作行為中已經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