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龍玉米地膜覆蓋高產栽培綜合及配套技術(1 / 1)

黃龍玉米地膜覆蓋高產栽培綜合及配套技術

技術推廣

作者:薛紅俠 尹豔萍

黃龍縣位於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東南緣,受季風影響較大,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為暖溫濕帶和半濕帶氣候區。年降雨量602mm,年平均氣溫8.8℃,平均無霜期18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437.5小時,晝夜溫差大。全縣總耕地麵積24萬畝,其中玉米麵積13.7萬畝,玉米地膜覆蓋種植2.5萬畝,集中分布在位於川道的2鎮2鄉,占玉米總播種麵積18.2%,多年我縣露地玉米畝單產穩定在700公斤左右,玉米地膜覆蓋畝平均單產達到了710公斤,2011年圪坮鄉梁灣行政村李斌才7畝地膜玉米經專家實測畝單產達到了1085公斤。玉米產業已成為我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來源。

玉米地膜覆蓋是玉米抗旱保苗增收的有效途徑,具有增溫、保濕、增加田間光照強度,抑製雜草,不僅省工省力還可以節約成本增加產量。

地膜玉米栽培高產綜合配套技術措施:

一、農機與農藝相結合

1.精細整地。地膜玉米當年收獲後,在入冬前,先將地表殘留的地膜、病株、殘株、折杆,利用人工或機械拾淨清理田外,再及時利用秸稈機械將田地70-80%的玉米秸稈直接粉碎覆蓋入土,沒有粉碎的秸稈要及時進行清理。翌年,在春播時節(4月10日至4月15日)將3000-5000公斤已腐熟的農家肥撒入地表,利用農業機械進行淺表旋耕、耙耱,做到地平土碎,上虛下實,無殘雜物。(1.2)將事先配好的肥料、種子、地膜利用機械一次性種植、根據膜寬推廣寬窄行種植模式(寬行80cm,窄行40cm)(1.3)、結合地溫和墒情適時適期進行播種,當地溫穩定在10-12℃時(播種時期為4月15日至4月20)日利用機械集中播完,畝播量7-8斤。

二、選用優良品種

選用精裝包衣的鄭單958號、榆單9號包衣種子作為玉米種植的主推品種,進行集中展示,使玉米良種使用率達到100%。

三、科學實施配方化施肥

大田玉米收獲後根據當季土壤化驗測試結果,進行科學合理平衡施肥,利用播種機械將種、肥、膜(幅寬為80cm,厚度為0.0007mm的微膜)一次性實施,畝施玉米專用肥40公斤+10公斤尿素(佑地盛豐複合肥氮、磷、鉀-23、12、10),1公斤硼肥,攪拌均勻放入玉米播種機機箱內,按寬行80cm,窄行40cm一次性種植。

四、合理密植

根據農機、地力、品種,保證畝留苗4800-5000株左右,以增加單株產量提高總產。

五、推廣化學除草技術

玉米出苗後三葉期,在清早或傍晚畝噴施50%已草胺乳油100-120毫升或40%乙莠乳油150-200毫升,對水30-50公斤,噴施地麵防治,畝可節約生產成本50-80元。

六、推廣晚收技術

在玉米成熟後期,雨量少,經過多年對大田玉米調查記載,玉米晚收獲一天,千粒重增加,玉米的含水量降低,以便於儲藏和銷售(收獲時間為10月15日左右)。

七、田間管理

玉米是三分種七分管,結合不同的生長生育時期進行科學化管理是玉米增產的保障。(7.1)苗期管理:一是出苗後要及時查苗、補苗、護膜,發現膜損,及時用土封住破處,及時嚴封苗孔。二是玉米在3至4葉時進行間苗,5至6葉時定苗,去弱留強,保證苗全、苗齊、苗壯。三是玉米在2至3葉時噴施玉農思或乙草胺進行化學除草,消除雜草。(7.2)中後期管理:在玉米拔節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利用清早或傍晚趁墒(最好是在雨後)畝追5-8、8-10、10-12斤尿素,采用人工或者小型施肥機順行追施玉米根部。

八、病蟲害綜合防治

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因大田玉米苗期易侵染絲黑穗病,可用2%戊唑醇可濕性粉劑(立可秀)或25%三唑酮可濕粉劑分別按種子量的0.2%、0.4%拌種預防。穗期病害主要有大、小班病,可用40%敵瘟磷乳油(克瘟散)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防治,配合摘除老葉、病葉、降低田間濕度,減少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