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從一場拍賣會開始講起,時間是傍晚時分,地點是無憂城的萬壽堂。
從兩年前開始,萬壽堂每月中旬都會舉行拍賣會,會上金玉古玩琳琅滿目,奇珍異寶五花八門,富豪為了得到心儀寶物,競相舉手出價,爭得焦頭爛額,可謂熱鬧非凡。但今晚的拍賣會卻跟以往有所不同,出席的人的不是巨賈富商,也不是膏粱子弟,而是向來不問俗事,超然物外的修士。
“接下來就是這次拍賣會的重頭戲了。”
聽見此話,台下原本吵吵嚷嚷的修士一下子安靜下來,一個個伸長脖子,翹首以待。連在席間斟茶遞水的仆婢也站定了腳步,好奇地望著台上。
一直坐在角落裏打瞌睡的丁瑜此時也坐直了身子,目光炯炯,兩耳豎起,一副聚精會神的樣子。跟大多數人一樣,他今天也是為了朝奉口中的“重頭戲”,才會參加這場拍賣會的。
站在台上的張朝奉身材瘦削,細眉挑眼,唇下留著三綹胡須,戴一頂珊瑚結子的黑緞小帽,穿一件青灰緞麵的長袍,看上去很是精明能幹。隻見他將手上的長鞭一揮,後台便走出來兩個珠翠羅綺的侍女,將剛才以八百兩拍賣出去的切玉刀用錦盒裝好,合力抬了下去。
兩位姑娘後腳剛走,便有一個年輕道士緩步登到台上。這年輕道士雖然頭上綰了個太極髻,身穿灰色道袍,背負三尺法劍,但身材魁梧,猿臂豹背,渾身上下透出一股英氣,一眼望去,不像道士,反而似是個雄赳赳的武夫。他在張朝奉身旁站定,向台下眾人抱拳拜了一揖後,便跟其他人一樣,巴巴地望著比他矮了半個頭的張朝奉。
眼見一切準備就緒,張朝奉才朗聲說道:“相信在場大多數道爺都已知道道果是何物,對道人的修行有多大好處,不過為免有新來的客人不了解狀況,糊裏糊塗地出價,張某不得不在麵前充一下內行,給大家講解一下道果的由來。”
講到這裏,張朝奉故意咳嗽一聲,清了清嗓子,才悠然吟道:“道書有雲:‘鴻蒙初辟乃生道,聚氣合理則成果。’這句話簡單來說,就是道果包含混元真氣以及先天至理,並且跟世間萬物一樣,都是生於鴻蒙之中。”
“既是同出一源,道果所含的元氣至理自然能為修士所用。事實上這世間自有道術以來,道果便成為修士夢寐以求的寶物。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修士為找到一個道果,踏破鐵鞋,走遍天涯海角,上窮碧落下黃泉……”
丁瑜邊聽邊點頭,想道:“這朝奉雖說得有點誇張,卻與道書上說的相去不遠。”
“據我所知,修士得到道果後,主要有兩種用途,一是用來合體,二是用來合器。所謂合體,就是修士將道果融入自身血脈之中,將道果包含的真氣盡數化為已用,以達到增長修為,增加壽元的目的。不過凡事有利必定有弊,與道果合體過程中,修士要承受極大的痛苦,稍有不慎,就會被道果反噬,落得粉身碎骨魂飛魄散的下場。所以為了自身安全,修士一般要等到內丹結成後,才會選擇與道果合體。不過話說回來,此刻台下若是坐了個金丹期的修士,不要說在下性命不保,就是在座的各位道爺,恐怕也要夾起尾巴,溜之大吉。”
聽到這裏,台下的人都會心一笑,知道張朝奉說的是上層修士修煉到一定階段後,往往勘破世情,斷情絕欲,行事不擇手段,妄顧世間道義,那怕是同門之間,為了爭奪功法丹藥,也是動輒反目成仇,拔刀相向。而在座的下層修士因為還在人間走動,多少還有善惡之念,是非之分,殺人奪寶之事倒不常發生。
張朝奉接著又道:“相對合體來說,合器則安全得多,簡單得多,隻相性契合的法器融為一體,就能極大地增強法器的威力,甚至賦予法器新的特性。”說完,從懷裏取出一塊碧綠色的玉簡,舉至頭頂,左右翻轉,好讓台下眾人看得清楚,接著又拿出一塊銅鏡,同樣高舉示眾。
丁瑜凝神望去,見那玉簡通體剔透,碧光瑩瑩,顯得靈氣十足,對比之下,那銅鏡則顯得相形見拙,隻巴掌般大小,銅綠斑駁,塵埃滿布。
“各位留意了,現在這玉簡裏就存著一個道果,名叫‘七竅玲瓏’。”張朝奉說完,將玉簡交給年輕道士,自己雙手捧起銅鏡,將鏡麵朝向台下,繼續說道:“至於這塊銅鏡,則是修士廢棄的法器,不瞞大家說,這是我花了一兩銀子從路邊的攤檔買下的,除了年代久遠了點,並無特別之處。至於道果是否如真的像我講的那麼厲害,能夠化腐朽為神奇,接下來就請各位道爺拭目以待!”
張朝奉一說完話,那年輕道士便嘴唇翕動,念起咒語來。想是在眾目睽睽之下有點緊張,開頭的幾句他念得極不通順,磕磕巴巴地念了幾句什麼“昊天降命,陰陽混一”,便念不下去,不得已又重新念過,這次倒是一氣嗬成,但是過了良久,無論玉簡還是銅鏡,都是沒有絲毫動靜。大家正不耐之際,忽見點點青光從玉簡上散出,忽明忽暗,似是流螢飛舞。
年輕道士見狀,連忙駢起食中兩指,朝那銅鏡一指,那些青光得了指引,當即飛蛾撲火般,紛紛飛入銅鏡之中。
等到青光散盡,盡數融進銅鏡之後,那玉簡便珍珠蒙塵似的,一下子變得黯淡無光。再看那銅鏡,已是煥然一新,鏡麵鏽跡悉數隱去,變得纖塵不染,光可鑒人。
聽見台下傳來嘖嘖稱奇的聲音,年輕道士的臉色看上去鎮定不少。隻見他長出口氣,右手攤開,五指屈伸,先拇指掐中指中節,再食指碰尾指,最後食中兩指駢起,捏一個劍訣,低喝一聲“疾!”,他背上的法劍當即應聲飛出。
那法劍不知由何物鑄成,劍身黑不溜秋,細圓蜷曲,與其說是一把劍,倒不如說是一根鐵枝。不過修士的法劍本就奇形怪狀,用途各異,所以眾人倒也不以為奇。在年輕道士的指引下,法劍在張朝奉的頭頂慢悠悠轉了幾圈,驀地俯衝向下,徑直刺向他手上的銅鏡。
劍鈍鏡薄,兩者相碰,眼看不是劍毀就是鏡破,台下幾個定力不夠的仆人不禁失聲叫了出來。驚叫聲中,隻見劍尖和鏡麵觸處,一圈圈漣漪蕩漾開來,鐵劍有如石頭落水,轉眼沒入鏡中,消失無蹤。
等到鏡麵波紋消失,張朝奉伸出手指,彈了幾下鏡麵,發出仍是鏘鏘作響的金屬聲音。
演示至此,“七竅玲瓏”的作用已是不言而喻。台下一陣騷動,修士們各懷心思。有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有人皺起眉頭,暗自掂量自己帶來的銀兩能否買下“七竅玲瓏”;有人舉手發問,向張朝奉打聽銅鏡能否裝入其他東西。
張朝奉微微一笑,抬手虛按一下,示意眾人稍安勿躁,答道:這道果名叫‘七竅玲瓏’,顧名思義,就是有七個竅穴供大家存放物品,眼下銅鏡裏隻放了一把鐵劍,還可以再多存放六件東西。當然,藥瓶符咒之類的小巧物件,多放幾樣倒也無妨。”
凡人修仙煉真,不僅費時費力,消耗靈引丹藥無數,還要四處奔波,上山采藥,下水捉黿,若能隨身帶著藏納物件的法器,著實方便不少,而且修士臨陣對決,往往奇招迭出,千變萬化,身上多帶一樣法器,便能多一份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