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百眼(2 / 3)

至於那個在台上從頭到尾沒有講過一句話的年輕道士,卻非金錢幫中人。他姓名守璞,是豐城玄妙觀的弟子。據說他是被師傅打發來無憂城,要在城裏賺夠一百兩銀,才能返回玄妙觀。

梁守璞初來無憂城,人生地不熟,在城中兜兜轉轉兩日,好不容易賺了五兩銀,卻在大街上被小賊偷了錢囊,以致身無分文,流落街頭。甘十娘從手下口中得知此事後,便讓張顯算安排他在競價會上施展咒法,向大家演示道果的效用,事後給他五十兩銀的酬金。梁守璞那時已有兩日三餐不繼,有這樣的活兒送上門,自然求之不得,想也不想便欣然答應。不過他雖是玄妙觀的正式弟子,念咒施法的功夫著實稀疏平常,連一般散修的道人都比不上,以致差點在眾人麵前出了醜。

主客兩人寒暄幾句後,各在案幾兩邊席地而坐。丁瑜望向擺在算盤旁邊的銅鏡,見鏡麵一塵不染,返照夜明珠青光,映得張顯算須發皆碧,才知“七竅玲瓏”仍在銅鏡之中。

張顯算見丁瑜一坐下後,便像魔怔了般,一味望著銅鏡發呆,不得已咳嗽一聲,輕聲提醒道:“丁兄弟,現在可不是照鏡子的時候。”丁瑜這才回過神來,笑道:“張先生說的是。”從懷中掏出了一個錢,將裏麵財物一股腦倒在跟前,一陣金石相碰的聲音過後但見金條銀錠晶瀅閃爍得耀目,夾雜著十多張銀票和幾塊不起眼的灰色圓石。丁瑜從中揀了四顆的圓石、一張銀票以及兩塊金條,送到張顯算麵前。張顯算也從僅剩的兩個錦盒挑了一個,推到丁瑜麵前,讓他開箱驗明真假。

張顯算用手指拈起一顆圓石,歎道:“這坤靈石最不顯眼,卻偏偏最值錢,一顆便值一千兩黃金。”丁瑜道:“這些坤靈石一般人沒有用處,卻是修士修煉外丹必須用到的靈引。當今天下道家人說了算,說它值一千兩一萬兩都可以,等有朝一日,道家被儒家壓了下去,讀書人坐了江山,說不定會讓百姓拿他們亂寫亂畫的字帖畫兒當銀票用呢!”張顯算被丁瑜逗得一笑,放下坤靈石,掂量過金條重量,檢驗了銀票真假,才道:“好了,加上原來的定金,不多不少,正好是五千兩黃金。”

丁瑜這才將錦盒打開,見盒子裏鋪了一層黃綾紗布,正中間放著一塊紅色璞玉。這紅玉乍眼看上去,除了顏色紅豔些外,跟普通的玉石並沒有什麼區別,但丁瑜一將它拿在手上,就覺得一股熱氣從掌心處滲入身體中,轉眼間,暖意流轉經脈,全身沛沛然暖融融的,當真比泡在溫泉裏還要舒服。

丁瑜雖然在老頭子手下學了三年道法,卻從來沒有接觸過道果,除了在道書上讀過一些記載外,就隻聽過老頭子偶爾提及。他記得老頭子曾經講過,赤眉道人的修行能夠進展如此神速,除了的確天賦異稟外,也跟“火魄紅蓮”所含的純陽火氣能夠行走經脈,浸潤五髒六腑有關。

丁瑜雖已確信手中的“火魄紅蓮”貨真價實,但還想跟梁守璞一樣,握著紅玉施展火法,好當場試一下“火魄紅蓮”的威力,但他轉念一想,自己並不熟悉火法,那隻誅妖邪不傷凡物的紅蓮業火訣固然不會,就是尋常的火咒,也是時靈時不靈,萬一一個小心,控製不住火焰,將人家書齋裏頭的書都燒沒了,豈不是自找麻煩。

一念及此,丁瑜放棄了施法的念頭,退回了錦盒,用準備好的油布將紅玉包好,收入懷中,貼身藏好。

兩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後,丁瑜正要將剩下錢物收回錢囊,心念忽動,指著銅鏡問道:“張大哥,這‘七竅玲瓏’你們萬壽堂究竟打算賣多少錢?”張顯算仍是台上那套說辭,答道:“剛才我已經說過,這道果是咱家店裏的鎮店之寶……”丁瑜嬉笑一聲,截斷張顯算的話頭:“張大叔,這世上隻有買家出不起的價錢,哪有賣家不願出手的貨物,就算是鎮店之寶,也總得有個價格吧!”張顯算苦笑一聲,道:“丁兄弟,你說得有理。天下哪有商家放著賺錢的生意不做的道理,這道果我們當然想賣出去,隻不過,隻不過……”講到這裏,欲言又止,皺眉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