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什麼又叫預設性格不崩呢?就是為了不讓讀者產生這個主角腦子瓦特了的感想而保持的固定行為模式。
比如一個熱血少年型的主角見了仇人肯定會先大喝一聲,你這個賊人,看我今天不收拾了你,要麼就是腿比腦子好使,撲上去砍個幾刀再說;而一個芊芊貴公子角色肯定是先不動聲色的觀察一陣,偏儒雅地會說一聲,爾等今日相逢,實屬有緣,不如就此切磋一番,而偏腹黑的則可能先微笑著問候對方祖宗十八代(當然是不帶髒字的),然後再一個金錢鏢(貴公子,有錢嗎)解決對方。這就是為了正常而正常,當然這種正常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反之還是大多數作者必須遵循的法則,如果有誰想挑戰這一法則,而水平又沒有那麼高(那字重讀)的話,那麼好吧,恭喜你,親愛的,你也等著卡文卡到死吧。(自己卡文卡到死的鹵煮惡毒的詛咒XD)
但是這種正常也帶來了一個問題,人物性格是固定的,行事模式是固定的,那麼就像給出了必要條件的應用題一樣,稍加運算,就可以得出一個必然的結果。例如:
解:已知歸海被附身,已知比賽由兩殿三位選手一一對決
則因為輾遲一定對歸海,
又因為。。。。。。。。。。。
(過程省略,看不懂的筒子可以留言,鹵煮會附上完整推理過程)
答:千鈞將打敗遊不動。
附加分答案:千鈞的勝利將伴著站著的千鈞伸出手拉趴著的遊不動這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畫麵和千鈞粉絲團的尖叫聲達到□□(好吧,最後這個,額,畫麵外,大家懂的)
所以說,在有限的框架內,如果編劇不在其他地方別出心裁的話,很容易就會使劇情落入俗套,讓人覺得乏味。
而第二種正常,是麵對觀者的正常。也就是以觀者的思維來思維。
我們看電視的時候,常常會看到一邊拍大腿一邊嚎叫(好吧好吧,我知道你沒有嚎叫),這個白癡,這種陷阱也看不出來?你個二貨,這個時候當然不是湊上去打,而是要。。。。當然也有邊拍大腿邊讚,“這尼瑪也能想出來!”的時候,不過這種情況實在太少,為什麼呢?要知道我們電視觀眾是一個經過這麼多年各類電視劇小說和微博段子的洗禮,積累了巨大的經驗資料庫的彪悍群體,熟知諸如“但凡跳崖不會死,但凡山洞有貴人”之類的種種實用小貼士。我們的智商,當然不是作者筆下那些初出茅廬的小子可比,所以,當某一個人物突然能想到觀眾所想到的,預見到觀眾所預見的,這種人,在小說裏,不是智者,就是隱士,再不濟,也是天資聰穎,天縱奇才。而這種人,就是鹵煮所謂的第二種正常,因為他是一個正常理性智商達標的正常(現代)人,所以他會看穿正常的陷阱和謊言,做出正常而明智的決定。走這種人劇情的時候,鹵煮能少拍很多大腿,少嚎很多聲,真是輕鬆了不止一點半點。而且不會產生,“我靠,你們這群人其實是故意的吧,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根本是自找的嗎!”這種偏激的想法。
很明顯,天淨沙,就屬於所謂的第二種正常。而他的這種正常,很有趣的,正是建立在其不正常的基礎上。(參見其老頑童的人設)正由於沒有各種諸如“沉默殺手”或者“風流倜儻”的偶像包袱,天淨沙,才能突破所謂人物固有的行為模式,做出一個理性正常人的正確選擇。
一句話,兄弟很上道,鹵煮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