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嶺尋龍》第三章:海眼睛(1 / 2)

海川一行人,經曆了十幾個小時的車程來到遼寧營口。下了火車,眼望偌大一座營口城,四人商議第一部應該怎麼辦?

龍達首先對大家說:“上次看報道時,我仔細記錄下每一個細節。當時報道,遼寧營口的史誌辦公室主任韓東首先發現了那張老報紙。第一步,先去找到這位韓主任,找到他就能順藤摸瓜找到以後的線索。”

聽到這裏,大家都佩服龍達不光足智多謀,而且心思細膩、仔細。四人都聽了報道,但誰也沒想到,應該記下人名、地址。要不是龍達,恐怕要在這營口城中多費上一番周折。連忙在路邊攔了一輛出租車,告訴司機前往營口史誌辦。

來到辦公室大樓外,龍達謊稱四人是一家外國報社的記者,聽說了營口龍之謎的報道,希望采訪一下當事人韓局長。結果傳達室的小姑娘告訴四人,遼寧省辦黨政教育學習班。韓所長去沈陽市參加學習,剛走沒有幾天。

四人一聽大失所望,沒想到來到營口第一站就撲了個空。龍達小聲問海川,去學習一般應該多長時間?海川一撇嘴回答:“在中國,這種黨政教育的學習班,中央黨校最少是一年,地方辦的黨校少則幾月,多則半年不等。”

龍達想了想,說:“現在隻能轉戰沈陽,去黨校找這位韓局長。”

海川一搖頭,回答:“這個恐怕有難度,不知道這次學習班是什麼性質的。如果是全封閉式,即使到了沈陽,也不見得能見到韓局長。再說,咱們的身份都是捏造出來的。在營口這樣的小地方還可以,要是到了沈陽身份露餡,那麻煩可就大了。”

長征在一旁聽了,急得直搓手,問:“那應該怎麼辦?”

龍達想了想說:“既然來了,不能空手回去。現在時間還允許,手頭資金也充裕。就在這裏,一邊私下走訪查找有關龍骨的消息,一邊死等韓局長回來。”四人相互看了看,目前也隻有這個辦法可行。

從史誌辦無功而返,大家都感覺出師不利,垂頭喪氣。現在已經是中午,整個上午都沒弄出所以然,隻好先找個地方吃點東西,順便商量下一步的行動。於是,找了一家門夠檔次的酒樓,四人隨便點了一點東西。

沒過多一會兒,服務員就把菜端了上來。營口是中國北方的沿海城市,緊靠在渤海灣邊,菜多以海鮮為主。雖然在大眾心中,東北菜以味道重為主,但這裏的口味相比北京卻比較清淡。許多海鮮菜都帶著一股腥味,讓四人很不習慣。再加上大家心中有事,也沒心思仔細品嚐菜肴。

草草吃了一些東西,糊弄了一個半飽之後,長征看大家情緒都不高,於是提議:既然已經來了,不如咱們先放鬆一下,下午去海邊玩玩。

海川聽了一撇嘴,說:“咱們哪裏有那個功夫?再說,現在剛剛三月初,去海裏遊泳,你不怕凍死?”

長征則反駁,就因為這個季節難得來海邊,所以才想嚐試一下。在北京的時候,早就有冬泳的想法。但每次一看到結冰的湖水,就被嚇了回去。現在來了海邊,那有不去下海的道理?正好可以相互拚比一下,看看誰的體質好。雖然海川表示,絕對不犯這個傻,但是陳麗和龍達卻積極響應了長征的建議。勢單力孤,海川隻好妥協,聲明隻負責在岸上給大家看衣服。

來到海邊,長征便跟龍達吹上:“遊冬泳可是中國的一大特色。哥們你常年生活在四季如春的地中海,恐怕沒嚐試過這樣的海水吧?不行就說不行,要麼真一下水凍抽筋了,我可還要救你。”

龍達聽了隻是微微一笑,並沒有和長征鬥嘴。旁邊陳麗卻聽不慣長征自吹自擂的話,譏諷道:“你少來!就算冬泳是中國特色,也和你這在什刹海邊上被嚇跑的人連不上關係。我看還是你自己當心為妙。”

長征還想爭辯,陳麗為什麼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家威風。結果,陳麗連理都沒有再理會長征,直接以快到令人眼花的程度換好了衣服,首當其衝下海了。長征看了看,吐舌頭說:“狐狸不怕冷我是知道,但沒聽說過狐狸會遊泳的!”

龍達無奈的搖搖頭,解釋:“動物都天生會一定的洑水技巧,大多數動物不喜歡把自己的毛皮弄濕,所以不願意下水。”說罷,也換上遊泳衣下水遊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