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低2011年通貨膨脹(1 / 1)

競爭

作者:任若恩

無論是從農產品還是工業品,中國的總需求確實小於總供給,特別是在工業品生產領域存在廣泛的生產能力過剩,這也就構成了能夠控製通貨膨脹在一定水平之下的物質基礎。

2010年的結束,留給我們的是一些意外,例如經濟增長的強勁超出我們年初的預期,同時物價在下半年的上幅度也超越了我們的某種預期。因此這些問題在2011年的發展趨勢將成為我們關注的懸念。

按照最近公布的數據,2010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3%。其中,城市上漲3.2%,農村上漲3.8%,食品上漲7.2%,2010年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6%,雖然處於高位,也沒有比11月份的數據下降多少,但是消除季節波動後環比持平。因此未來有希望看到環比的繼續穩定,然後可能出現下降,反映到同比增長逐步減緩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大概要到2011年第二季度。

無獨有偶,2011年1月22日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了有關2011年的預測報告,該報告預計2011年全年CPI將達到3.7%左右。其中第一季度CPI最高,以後各個季度將呈下降趨勢。該報告最重要的判斷是:2011年中國不會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我非常讚同此種觀點。這一輪由於食品類價格和居住類價格所推動的物價上升,在2011年的下半年將會有比較明顯的轉折。

與物價上升關係密切的是2011年糧食產量的前景。中國已經經曆了糧食連續七年的增產,在這樣的情況下,2011年糧食是否仍然能夠增產就成為了物價能夠逐步穩定的關鍵。根據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的預測,如果不遇到嚴重的自然災害,在天氣中等或中等偏差的情況下,我國糧食產量將在2011年繼續增產,有可能實現2004年以來的連續第八年增產。

目前主流的分析方法多是從貨幣的角度分析物價上升的原因,但是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物價上升的原因。從微觀的角度來分析,商品的價格應該決定於該商品的需求和供應,如果從所有產品的需求和供應的加總來考慮問題,就可以定義總需求和總供給。隻有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才會導致價格總水平的上升,這就是通貨膨脹。但是無論是從農產品還是工業品都可以看到,中國的總需求小於總供給。特別是在工業品生產領域存在廣泛的生產能力過剩,這也就構成了能夠控製通貨膨脹在一定水平之下的物質基礎。

如果CPI環比持平的態勢能夠持續,其必然的後續趨勢將會是物價年同比的逐步減緩增長。在這樣的預期下。貨幣政策的緊縮應該已經足夠,因為貨幣緊縮是有時滯的,最近已經出台的貨幣緊縮政策在未來還會有進一步的緊縮效應產生,就有可能出現緊縮過度的問題,2008年就是一個值得記取的教訓。但是從目前政府的態度看,不像是準備就此收手。其中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三條,第一是不相信物價會在此時穩定,認為需要進一步增加控製物價的力度,第二是對於旁地產調控遲遲不見成效,開始焦慮,甚至失去耐心;所出台的貨幣緊縮政策也有針對控製房地產價格的意義;第三是仍然認為流動性過多,需要收縮流動性。但我們也要看到,春節前,由於近三個月四次上調準備金率,以及今年1月份商業銀行習慣性的大力增加信貸,正在形成“共振”,市場資金麵比較緊張,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再次大幅度上升,隔夜和1周的利率都上升200個基點以上,而2周和1月的利率都上升100個基點以上。因此所謂流動性過剩的一般判斷也不是永遠成立的。但這些特征似乎也難以改變大多數人包括政府認為流動性過多的習慣性看法。具體何時貨幣緊縮的政策能夠告一段落還要觀察和等待。

如果從全球的角度看問題,一個常見的思維定式是,美國等國家的寬鬆貨幣政策。將誘發大量的國際資金流入我國,進一步加大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在這個看法的背後還有一個常見的思維定式是: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將帶來美元的長期貶值,但這些看法,都難以得到現實的支持。2010年11月3日美國第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公布以後,美元指數就是上漲的,美元指數曾經從75漲到81。這種情況會不會維持到2011年全年?答案是很難說。因為美元指數取決於美元對歐元1日元、英鎊這些貨幣的彙率,而這些貨幣在外彙市場上被大量機構炒作。機構炒作外彙的時候總要有。理由”,比如今天說歐洲有問題,明天說美國的“壞事”,不可能一直緊盯著一個國家不放。總之,趨勢是否能夠形成很難說,但是震蕩是必然的。如果美元指數更多的是震蕩式的變動,而不出現趨勢性的變化,就很難說美國的熱錢就一定流向了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或者中國。目前美國股市的強勢,而中國和股市的疲軟,全球流動性流入美國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