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救世之戰(1 / 2)

不過這些龍子,現在看起來雖然氣度各個不凡,不過還沒看到真本事,所以楚河也不明白他們底子究竟有多深,雖然他們的家庭喜劇非常好笑,尤其是老龍王似乎對這九個兒子一個比一個無奈,但是依照召喚難度來看,這幾個貨絕不簡單,連混世四猴都能被變現點請動,但是這些貨卻要自己親自來請,分量絕對不小。

正思索間,第六個兒子回來了。

六子贔屭,音同幣戲,又名霸下,此人生的矮胖,雙手負於背後,從他出現在門口,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楚河等人則是如癡如醉的看著他,從邁出這一步到下一步,至少要二十秒的時間,實在是慢的有點讓人抓狂了。

二子睚眥對老龍王說:“我們剛才回來的時候,都看到他了,我要背他進來,他不肯,他嫌我慢,我還是用法術送了他好大一截到門口才回來的。”

“這倒是稀奇,二十天前他就給我說要去陸地上辦點事,沒想到一打電話回來的這麼快。”老龍王捋著胡須,一副滿意的表情點點頭。

囚牛喝了一口酒說道:“嗯,他是要去辦事來著,他剛出龍宮口不到兩千米,你就給他打電話了,我還用法力送了他一段呢。”

楚河不禁一陣惡寒,敢情這家夥二十天走了兩千米?來回全靠人送?

相傳,在上古時代,贔屭與龍族的其他“動物”一樣,到處興風作浪,經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興風作浪,搞得洪水四溢,民不聊生。後來大禹率領民眾治水時,終於施法製服了贔屭。它為大禹的精神所感動,表示願意棄暗投明,服從大禹指揮,投身治水大業,為治水作貢獻。

於是,大禹命贔屭為治水先鋒。

贔屭領受大禹賦予的治水任務後,憑借自身優勢,四處查探水情,為治水大軍逢山開路、過河搭橋,遍疏河道,造福於民,立下汗馬功勞。

治水成功後,深謀遠慮的大禹想到贔屭既然為龍族,或恐本性難移,更擔心它又四處撒野,降洪災於人間。經考慮再三,大禹終於根據贔屭喜歡負重的特點,作出一個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無字碑,叫贔屭將其馱在背上。

贔屭大惑不解:“禹王,您為何讓我馱一塊無字碑?”

大禹答:“尊敬的贔屭,你治水的功勞太大、業績太多,石碑刻記不下,所以還是不刻為妙,因為世人隻要見到這無字碑,就會想起你那無法用碑文記載的卓著功勞。你若負其在背,無論走到何處,人們都會知道你是大名鼎鼎的治水英雄。”

贔屭聽完,趕緊將無字碑馱起,大禹施法將其固定好。此後贔屭終日馱著沉重的無字碑,吃力地昂頭前行,從此,再無興風作浪之虞。

贔屭背著這塊無字石碑,如同一名忠誠的衛士,一直慈悲為懷,為民祈福,無怨無悔地守護著這方美麗的淨土。

晴川閣禹稷行宮是紀念大禹等先賢的勝跡,故立贔屭碑。此碑出土後,重立於晴川閣景 區內,遊客到此,往往從頭到尾撫摸贔屭,並虔誠許願,期望幸福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