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老爺無奈地看著女兒:“方才我的話,你都沒放在心上吧?雖兩個丫頭是趙陌帶進你們府中的,但他在遼王麵前為趙碩話,卻討了趙碩喜歡。眼下趙碩正是最看重趙陌的時候,你若在這時候與趙陌為難,隻會讓你們夫妻之間的嫌隙越來越深。我叫你暫時不要與他計較,就是不想讓你與趙碩爭吵。趙陌又住在外頭,等時日長了,趙碩對這個兒子自然會漸漸淡下來。那時你又為他生了兒子,他有了第二個嫡子,前頭的嫡子就顯得沒那麼珍貴了。”
王氏雙眼一亮:“那到時候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王大老爺歎了口氣,道:“著什麼急?那時候若是趙碩已經穩穩入主東宮,甚至是得登大寶了,自然是隨你心意,隻要心別觸怒趙碩就好。但若趙碩那時還隻是遼王世子,東宮尚未有新主,那麼你還是要忍耐下去的。先前吃的虧,你還不明白麼?趙碩眼下想要爭大位,就必須不能給人留下話柄。他需得讓皇上知道,他是個有才幹的人,無論朝政,還是家事,都能處置得當。他妻子賢惠,當得起後宮之主。他嫡子孝順康碩,可延續皇朝氣數。如此,方是理想的皇嗣人選。你鬧出後妻暗殺元配之子的醜事,又跟趙碩鬧個不停,叫外人以為他連自個兒的妻子都無力彈壓,叫人如何看得起他?皇上又怎會樂意將江山托付?!”
王氏呆住了,滿麵震驚:“我……我沒想到這些……”
王大老爺擺擺手:“別你沒想到,就算是為父,也一時糊塗了,不曾想明白這個道理。還好你二叔看不得我繼續糊塗下去,點醒了我,否則王家還不知會有什麼禍事呢!”
王氏問:“二叔不是跟您生氣了麼?怎會跟您這些?”
王大老爺苦笑:“其中緣故,你就不必問了。”
其實不是王大老爺不肯跟女兒實話,而是覺得這事兒叫她知道了,恐怕不大好。
原來蜀王幼子進京後,就一直聲勢浩大,瞧著似乎比趙碩還要得勢些。太後又寵愛他,鬧得京中流言紛紛,仿佛他明兒就要入繼皇室,成為東宮新主一般。王家人看在眼裏,心下也有些惶惶。正好趙碩又與王氏鬧不和,一時仿佛犯了牛脾氣般,時常表露出對王家的不滿,好象隨時都要翻臉似的。王大老爺便與幾個兒子以及心腹商議了,覺得若是趙碩實在扶不起來,少不得還得另尋人選。蜀王幼子既然有如此聲勢,他們完全可以試一試。
蜀王幼子尚未定親,正室定是要從高門大戶裏挑的。王家與王氏同輩的女兒中,已經沒有嫡出的姑娘可為他正妻,但若他的身份再提一提,得個郡王爵位,那從庶女裏挑一個給他做側妃,也未為不可。因此王大老爺就托人去試探蜀王夫妻的口風,卻被蜀王妃毫不猶豫地回絕了。
蜀王妃非常不客氣,王家雖然一度勢大,但眼下已經有所衰落了,京中能與他們比肩的高門大戶還有好幾家。而且蜀王幼子定親,定是要選一個家世、才學、性情、容貌都無可挑剔的閨秀,定親後正好可以借助嶽家的勢力,在朝中站穩腳跟,好為他日後入繼皇室奠定基礎。如此一來,嶽家的選擇就十分重要了。蜀王幼子也需得表現出足夠的誠意,才能服高門大戶將愛女許配給他,並且助他爭位。與未來的強力臂助相比,王家算什麼?蜀王妃又怎會在愛子未得大位之前,冒著得罪親家的風險,給愛子納一個同樣是大家出身的側室?
廣納美妾,那是在蜀王幼子坐穩了皇位之後,才會做的。這一點,無論是蜀王還是蜀王妃,都跟兒子清楚了的,後者並無異議。
王家如今的份量不足,又沒有合適的嫡女。蜀王幼子正妻的身份與他們無關,側室之位,幾年之內也別指望了。這個道理明白了,王大老爺也不是不能理解。他隻是托人去試探一下口風罷了,不能成事,也就當作從未提起。可是蜀王妃似乎並沒有給王家留臉麵的意思,興許還有借著貶低王家,打擊趙碩的打算。她將王家求親一事傳進了宮裏,沒多久就叫王侍中王二老爺聽了。
王二老爺終於忍不住,跑來尋兄長,把道理掰開給他明白了,其實就是一件事:王家若還有意支持趙碩,那就安份些,約束好王氏,不要三心二意去看別的宗室子弟,免得到頭來,兩邊不討好,既未能交好蜀王府,又得罪了趙碩。無論是哪一方上位,王家都沾不了好處。還有王家長房對趙碩犯下的幾次錯誤,王二老爺也為兄長做了分析。
王大老爺在弟弟的提醒下,總算明白了些。回頭看看過往,他也忍不住有些後悔自己曾經做過的蠢事。但過去的事已經生了,他也無法更改,隻能指望日後了。這些話還是別叫女兒聽到的好。讓她知道娘家親人曾經一度想過要放棄她,隻怕他這個父親也要不得安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