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聖意(2 / 2)

皇帝低頭笑了笑,抬起頭時,表情已經恢複了平靜:“叔青多心了,朕並沒有那個意思。太子安好無恙,過繼宗室子的事,眼下還無從談起。”

秦柏皺起眉頭:“既然如此,那您……”

“雖然無從談起……”皇帝打斷了他的話,“但朕確實想要從宗室中挑選幾名可造之材,栽培一番,日後也好做太子的左膀右臂。朝政繁忙,朕雖然有幾位重臣幫襯,但終究還是有些吃不消。若宗室中有可靠的晚輩能為朕出力,朕也能稍稍鬆口氣。皇家子嗣單薄,若有宗室相助,許多事都不必愁了。”

可惜經過先帝末年那一場奪嫡之變,與皇帝同父的兄弟一輩,出色的子弟幾乎沒剩下幾個活口,弟弟們倒是長成了,但心思各異,能力也不同,比如秦王很不錯,但需要鎮守藩地,就無法入朝為皇帝分憂,晉王、蜀王、遼王各有心思,其他諸如湘王等人,隻顧著花酒地,哪裏有半分上進心?稍微血緣遠一點的堂兄弟、叔伯們,比皇帝的一眾兄弟又少了些野心,不過同時也更無意於朝廷了。象休寧王這樣,醉心於文學藝術書畫古玩,隻想過自家清閑日子的,雖然能贏得皇帝尊重,但有時也很令人惋惜。還有山陽王這樣的,父輩底子不幹淨,信不信得過尚且不提,自身也是畏畏縮縮,不敢做什麼實事。

皇帝很累,太子體弱,連每日上朝聽政都無法保證,更別幫襯皇帝了。皇帝又沒有別的兒子,後位懸空,除了朝中重臣,連個能搭把手的人都沒有。可朝中重臣也不是個個都忠心於他,毫無私欲的。要在這些重臣之間掌握平衡,使用好他們,不令任何一人敗壞朝政,皇帝實在有些心力交瘁。

他提起來,都覺得有些沮喪:“當初晉王世子趙碤曾言要為朕分憂,朕見他年紀輕輕,意氣風,話也算是言之有物,隻當他是真心要為朝廷做些什麼,沒想到過後便有了傳言,他是想要入繼皇家,取代太子的東宮儲君之位。朕心裏真是好氣又好笑,問他是否真有這種想法,他又沒有,都是外頭的人見他得朕寵信,便惡言中傷。朕不是信他還是不信他,隻看他如何行事吧。結果便看到他於政務上輕描淡寫,隻一心去拉攏朝中大臣,宗室皇親裏的長輩……若他真是有心為朕分憂,為何這般行事?朕倒寧可他坦率一點,承認自己的野心,不定朕還能對他另眼相看。既然他有妄念又沒膽氣,朕也懶得理會他,由得他胡鬧去。後來想想,朕也有些後悔,早知他會做後來那等荒唐事,連生父病重都不肯回去瞧一眼,為了封口還敢對親叔叔下毒手,朕早就該把他攆回晉王府去了。”

趙碤讓皇帝非常失望,但後來的趙碩,也沒能讓他滿意:“趙碩初上京時,朕瞧他是個老實性子,不愛與人爭,隻是被遼王與繼妃逼得急了,想要保住性命,才冒險上京一行。朕素來看不上遼王心胸,覺得這孩子也不容易。倘若他能為朕所用,那就替他保住那世子之位又如何?若他能令朕滿意,便是叫他老子將爵位提前讓出來也無妨呀。誰能想到,朕才對他略有些另眼相看的意思,王家就找上了他。讓朕惋惜的是,趙碩沒能頂住王家的誘惑,答應了王家的聯姻。他回了遼東一趟,葬了元配妻子,送走了嫡長子,回京後娶了王家女,行事……便越來越讓人失望了。”

秦柏好奇:“皇上原來曾經對趙碩如此欣賞?”

皇帝搖搖頭:“不上欣賞,隻是覺得他還算有些才幹,也肯辦實事罷了。這孩子初時又隻是一心想要保自己的世子之位,朕覺得他是個老實的,不象趙碤那般心高,便有心栽培於他。他那性子,做掌事之人,怕是有所欠缺。但若是好生調|教了,未必不能成一位賢王。日後太子繼位,他那身體是斷斷累不得的,身邊若有得力的助力,能輕鬆許多。可惜,王家搶先一步,趙碩也生了妄念。所幸如今他行事還不算太離了格。朕想著,若他能慢慢醒悟過來,朕也就不必把話挑明了。他好歹也算是為朝廷出過力,日後保他一個王爵,總是不難的。”

秦柏總算確認了皇帝對趙碩的真正看法了,心道果然不出所料。他問皇帝:“皇上既然有這樣的想法,為何不讓趙碩知道?又縱容王家行事呢?王家既然有子弟在您身邊為心腹,想要得知聖意,想必是不難的。可王家一再聯姻宗室子,肖想皇儲之位,您為何一言不,不去阻止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