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柏在鬆江要拜訪的這位親戚,原是他生母葉氏太夫人娘家的一位族弟,關係雖然不算密切,但如今葉家人四散凋零,他早已無從尋找,能得知這位葉老先生住在鬆江,還是族人告訴他的。
金陵與鬆江離得不算遠,族人們也有到鬆江尋親訪友的時候,曾經有一回偶然遇上了,一對姓名郡望,才知道是姻親。不過這姻親也有些遠了,六房在族中沒留什麼人,又很少回來,族人們與葉老先生便隻限於泛泛之交,並沒有過多往來。就連這一回秦柏前來探望,也隻是依稀知道葉家大概住在哪條街上而已,並不清楚具體的地址。
不過,葉家在鬆江已經住了幾十年,算是老戶了。葉老先生又有些才學,在本地並非全無名聲。秦柏派了人去打聽,沒兩日就查到了葉家的所在。
他沒有帶上妻子孫女,而是先帶了兩個心腹隨從,打扮得象是個尋常文士,輕車簡從,前去見了葉老先生一麵。
當秦柏傍晚回到家裏的時候,秦含真發現他的情緒似乎不是很高,便問:“祖父這是怎麼啦?今您不是去看太舅爺了嗎?難道不順利?”
秦柏搖了搖頭,歎了口氣,轉頭對妻子牛氏道:“堂舅這些年在鬆江過得不是很好。他們家人口不少,卻隻靠著三四十畝田地過活,子弟倒是個個都讀書的,但隻有一個表弟考中了秀才,如今也將近四十歲了,還沒能考中舉人,其他均是童生而已。一把年紀了,連個秀才都沒考中,就該另尋營生,他們偏沒有一個人肯甘心的,堂舅也不許他們行商事。如此坐吃山空,如今已是衰敗了,勉強還能糊口,支撐住所謂書香門第的體麵而已。”
牛氏聽得訝然:“怎麼會這樣?太夫人娘家不是書香門第嗎?老爺的外祖父還做過知州的,家裏即便比不上侯府富貴,也該是有田有地,吃穿不愁。怎麼這位堂舅就淪落到這個地步了?”如果家世真的不太好,當初老侯爺也不會娶葉氏太夫人為繼室了。老侯爺畢竟是堂堂侯爺呀!手裏又有兵權。他是要娶正房,不是納妾,絕不會委屈了自己。他能看得上眼的嶽家,怎麼也差不到哪裏去的。
秦柏歎道:“我外祖父在時,家境自然不差。母親嫁入侯府的時候,外祖父就在知州任上,因是直隸州,他這知州還是從五品的官階。母親的陪嫁雖然不少,但還不至於叫外祖父賠上了老本,葉家還是頗為富裕的。隻是後來,我外祖父去世,換成舅舅當家,舅舅隻考中了舉人功名,比外祖父便差了一層,他又不擅經營……”
秦柏頓了一頓:“鬆江這位堂舅,興許是與我舅舅血緣稍遠了一層,乃是隔房的,而且是旁支。我舅舅得了舉人功名後,一直留在蜀中原籍,沒往京中參加會試。即使蜀中本家富裕,也不代表遷往外地的旁支族人也會富裕。況且堂舅家本來也有屋有田,不過是人口多了,又不事生產,才漸漸敗落而已。”
他現在已經找不到生母的血緣親人們了。不但是隔了三十年,更因為當初秦家出事時,母親葉氏曾經提前命心腹往蜀中老家送信,通知舅舅一家躲避。自那以後,兩家就斷了聯係。等到秦家平反,他隻知道葉家人當初逃得及時,並未受牽連,但也從此下落不明。秦家東山再起後,出了皇後,又風光了幾十年,葉家竟然從來沒有找過上門。而蜀中離得太遠,秦柏又從來沒有去過,不知上哪兒尋人去。
他本來還以為京城承恩侯府應該會與葉家保持聯係的,可回京後,他才知道秦鬆壓根兒就沒把葉家當一回事。連葉氏太夫人的陪嫁,他都愛搭不理的,就更別是葉氏太夫人的娘家人了。
秦柏心中十分懊悔,早知如此,他當初就應該多想一想,不盲目聽信伽南的謊言,那也許他早就跟舅舅一家聯係上了。
如今這位堂舅,雖然血緣已遠,性情又與他不大相合,但好歹是他母親葉氏太夫人的正經娘家人。看到對方過得這麼清苦,他又如何能坐視不理呢?
秦柏與牛氏商量:“我想給堂舅家送些產業,讓他們多個長久的進項,也免得真個落到忍饑挨餓的境地。隻是不知道,送什麼樣的產業最好?多少才適宜呢?”
牛氏皺眉道:“我們在鬆江可不認識什麼人,還是從本地的產業裏找個掌櫃問一問再吧。依我,直接送田送地未必就是好法子。讀書讀不下去了,就該另找營生,不然一輩子都靠那幾十畝地過活,哪裏養得起那麼多人?他們又要娶媳婦生孩子,一代一代傳下去,吃飯的嘴越來越多,田地卻隻有那麼一點。萬一遇上個災年,他們手裏連點多餘的錢都沒有,難不成要白白餓死?你這位堂舅,是不是性子有些迂?家裏的子孫一把年紀了還考不出來,就該叫他別再死讀書下去了。有個兒子做了秀才,也算是有了功名,或是教幾個學生,或是替人做個賬房,怎麼都好。隻要有心,有的是法子能養活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