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歌天鈞的請求,最終還是讓蘇夜駁回了。這倒不是蘇夜霸道的要掌控陽歌天鈞的自由,或者要把陽歌天鈞當成他的禁臠,從此隻能在他身邊左右環繞。
蘇夜真正擔心的還是天道。
陽歌天鈞身在望界,天道的意誌無法滲透進來,等於說暫時隔絕了天道。所以,陽歌天鈞才能在演變過程中感觸到那些異蟲,並且能在蘇夜的幫助下大量排除異蟲。
蘇夜擔心一旦陽歌天鈞走出望界,身為天命之人的身份再次爆發,天道於她身上所導引的那種演變會再一次勃發甚至更劇烈,那樣極有可能前功盡棄。
所以,蘇夜與陽歌天鈞一商量,還是決定派人去陽州把陽歌天鈞的父親邀請過來為妙。
當今之世,可不是什麼太平之世。
蘇夜與一世皇朝也呈現了明顯對立態勢,青雲山脈的一舉一動毫無疑問都在一世皇朝的監視之中。
自在門徒留在青雲山脈之內,一世皇朝或許不敢冒著再度激怒蘇夜的風險再主動出手,可若有自在門徒走出青雲山脈,情況肯定就不一樣了。
尤其蘇夜還想把陽歌天鈞的父親主動邀請過來,就算一世皇朝的人都是傻子也能料到蘇夜此舉不簡單,而且陽家本身還是一個不輸於皇甫家族的世家大族,同樣也是樹大根深。
一世皇朝對蘇夜已經夠忌憚的了,肯定不會坐視蘇夜再跟陽家攪和到一塊而不理。
所以,要派去邀請陽歌天鈞之父的人,除了蘇夜本身之外,整個自在仙門也就封修比較合適了。
封修是紫金級存在,在之前對付紫劍星主引起的風波中,封修也顯露出了令天下側目的實力。以他的實力,除非禹時親自出手,否則常人難以奈何得了。
最關鍵的是,封修現在在一世皇朝聲名遠播,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蘇夜身邊的頭號大將,敢對封修出手那等於就是挑釁蘇夜了,因此即便是禹時猜到封修去陽州邀請陽歌天鈞之父的目的,恐怕也未必能夠下定決心親自出手對付封修。
然而,就在封修領命準備出發陽州時,戰爭爆發了。
禹時頒布了國戰令,正式向西州的大西皇朝宣戰。以沸騰的國力直接搬動兩州修仙界橫飄汪洋大海向著西州方向洶湧而去。
一世皇朝之中,諸如陽家、皇甫家族、西嶺萬家等等世家大族,紛紛響應了禹時發起的國戰令。
陽歌天鈞之父陽鼎世親自領著陽家族人奔赴前線,準備在兩州國土正式與西州碰撞時就向大西皇朝發起攻伐。
正主不在,封修再去陽州自然也就沒有意義了。
然而此番陽鼎世對禹時的國戰令響應之熱切,卻也讓陽歌天鈞感到萬分擔憂。
據封修打探回來的信息,這一次陽鼎世為了響應禹時的國戰令,居然出動了陽家近半的實力,相比起皇甫家族與西嶺萬家等等世家大族而言,陽鼎世這一次為一世皇朝的出力竟然是最大的。
這乍一看沒什麼不妥。
禹時橫掃天下之後,很多世家大族都選擇了臣服,也造就了一世皇朝前所未有的輝煌。
陽鼎世更是被任命為陽州知州,陽家族人也多有人在一世皇朝當中為臣為將,響應禹時的國戰令等於也是在維護陽家自身的利益,乃是理所當然的。
可在陽歌天鈞看來,一世皇朝本身也是天道一顆大棋子,陽鼎世現在不明真相,領著陽家族人為一世皇朝開疆拓土,縱然會為陽家奪取到更多的利益,可無形當中也會讓陽家與一世皇朝糾纏得更深,到時候因果如亂麻,想在抽身而出繼而擺脫所謂天命,就更難了。
然而,現在國戰在即。
天下風雲大動,在兩州與西州之間已經形成了一股極其可怕的大勢,連蘇夜都有些忌憚,這種時候想要插手並阻止陽鼎世的舉動並不容易。
而且就算插手了,也未必能夠把急於建功的陽鼎世阻攔住,畢竟陽鼎世會這般響應禹時的國戰令,也絕非是陽鼎世一人作出的決定,更多的還是陽家那些巨頭一塊形成的決議。
所以,陽歌天鈞縱然心急,卻也隻能暫且按捺。
就在這風雲變幻之中,無盡海域裏,某個區域。突然狂風大作,天空中形成了一片火紅的窟窿,一團烈火穿過窟窿,從天而降,直接砸入海中,瞬息間竟把方圓三千裏的海麵蒸發出了一個巨坑,深及海底,大量滾燙的水氣揮散於海麵上,直接形成了一團更加劇烈的暴風。